报社靠什么赚钱-当年捡漏儿赚钱买大奔,现在心平气和积善成德!一位资深古玩玩家的人生起落

图片[1]-报社靠什么赚钱-当年捡漏儿赚钱买大奔,现在心平气和积善成德!一位资深古玩玩家的人生起落-优创圈

太原市古玩城是一栋拥有几十年历史的小楼,在工作日的清晨,进出的顾客甚至没有负责安保的工作人员多。饶是如此,楼里的商家仍然早早打开店门,打扫卫生,细心地把一件件“珍宝”摆上货架,等待“意中人”。

在二楼拐角处,有一家名叫“德珍斋”的小店,小店的主人就是今天的主人公王金星——一个在古玩行业摸爬滚打了二十多年的资深玩家。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走进德珍斋,你甚至感觉不出这是一家古玩店。二十多平方米的店铺里摆放的古玩并不多,相反,各种各样的书籍堆满了角落。王金星今年50多岁,平常没有客人的时候,他就钻进书丛里,捧着书本研读。他说,古玩生意并不是他安身立命的营生,只是一个倾注了心血、赚点外快的爱好。

在古玩之外,他有一份收入稳定的本职工作——在银行上班。而说到自己为什么如此“佛系”,王金星表示:“从小就喜欢古玩,心态好,把它当爱好。主要是在‘玩’的同时还能实现增值,而且这门生意一个人就能做,不需要成立公司。我现在一个人开店,既是总经理,又是总会计;既是采购员,又是销售员。自己出去买东西,买回来以后自己销售,自己出去和人交往。要是搞个企业,一大堆部门,太麻烦了,不自由。”

王金星之所以爱上古玩,是因为受到了家中长辈的熏陶,他的父亲曾在某家古玩店负责收藏业务,他从小耳濡目染,无形中喜欢上了这些老物件,然后慢慢投身其中,感受到了乐趣。他觉得,玩古玩就跟当医生一样,要活到老学到老。这也是他的店铺里为什么堆满书籍的原因。王金星说自己一开始喜欢瓷器,后边有一段时间又喜欢上书画,最近又喜欢看玉器了。虽然有句俗语叫贪多嚼不烂,但是个人爱好必须顺从古玩市场的变化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把握住风口,赚到钱。

王金星正式踏入古玩行当,已经是20多年前的事了。那时候,山西收藏界有个大佬叫赵心,名声响亮。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山西籍藏家就成为中国艺术品市场上的重要力量,他们曾赴北京、上海以及海外淘宝,赵心便是组织者。据说,上世纪90年代末,赵孟頫的《归去来辞》和鲜于枢的《石鼓歌》,都是赵心从香港带回来的。后来,这两件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名品,分别被浙江湖州市博物馆、首都博物馆重金购藏。

图片[2]-报社靠什么赚钱-当年捡漏儿赚钱买大奔,现在心平气和积善成德!一位资深古玩玩家的人生起落-优创圈

王金星开的店铺“德珍斋”/图片来源:良友文摘报社全媒体编辑上官志雄拍摄

王金星刚进入古玩行当时,上过不少当,吃过不少亏,直到一次机缘巧合,他前去拜访了赵心前辈。对方家中琳琅满目的藏品令他大开眼界,几句点拨也让他受益终生。那会儿大概是九几年,赵心指点王金星说,拍卖会中国香港已经有了,内地可能很快也会有,如果没事了,就多去拍卖公司看看,见见真东西、好东西,会有很大提升。打那以后,王金星醍醐灌顶,频频参加名品拍卖会,到各地博物馆参观,不断提高自己的眼力。

也正是通过与赵心的接触,王金星得出一个道理:古玩行当要多跟高手过招。有的人虽然在这行当里待得时间久,会写、会说、会讲,但是不接地气。“那种人是和市场脱节的,他没有买过东西,像我们这些到拍卖会上买东西的玩家,几十万元一件东西,你买了以后倘若是个假的,就等于是放了血了,是不是这道理?因为我们就吃这碗饭,某些专家可不担心,他们有背景,有人兜底,买了假货也不担心。这个区别就导致有些是只会说的专家,有些是真正能买卖东西赚钱的高手。亲自买东西下手,这个在古玩行里很关键。”

南宫地摊上捡漏儿

王金星捡的第一个大漏儿,是在太原南宫的古玩摊上。这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了。当时他在逛地摊,偶然听到一位顾客正跟摊主就一幅古画讨价还价。他只看了一眼古画,一阵惊喜感便涌上心头,心怦怦直跳。他当时初入古玩行当,对古画绘画技艺只能说是初涉皮毛,但是他曾在一本书上看到过画边缘的题跋,像是出自明末清初高官、大收藏家梁清标之手。

图片[3]-报社靠什么赚钱-当年捡漏儿赚钱买大奔,现在心平气和积善成德!一位资深古玩玩家的人生起落-优创圈

王金星提供的梁清标的相关资料/图片来源:良友文摘报社全媒体编辑上官志雄拍摄

当时,那位顾客出价两万五千元,但摊主咬死了要卖三万元,两人纠缠了半天。王金星等在一旁,生怕别人看出他对古画的浓厚兴趣,更怕顾客或者卖家松口达成交易。好在,那位顾客最终摇了摇头,放下了古画。王金星一个箭步上去,“啪”地一把就抓住了古画,再不松手。他稳了稳心神,抬头对老板说:“三万块我要了,走,取钱!”随后,他带着卖家去了市场旁边的信用社,当面取钱,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在路上,王金星又反复观察古画,直到取钱的时候,他的手仍不由得颤抖,一方面是担心自己看走了眼,另一方面则源于自己即将捡漏儿的激动与兴奋。回到家,王金星从书柜里找出相关书籍,将古画上的题跋一一比对,一条收藏痕迹逐渐清晰——一个个几乎都是清廷高官以及民国时期的重要人物。“这下跑不了了!”兴奋感再度袭来,他没有看走眼,而初次捡漏的亢奋让他好几个夜晚都难以成眠。

后来,王金星带着那幅古画上了拍卖会,拍出了100多万元的天价。3:100,古玩行当的起落有时候就是这么令人咂舌。

图片[4]-报社靠什么赚钱-当年捡漏儿赚钱买大奔,现在心平气和积善成德!一位资深古玩玩家的人生起落-优创圈

王金星花3万元买的陆薪的作品《醉吟图轴》/图片来源:良友文摘报社全媒体编辑上官志雄拍摄

也正是从这件事中,王金星明白了读书对于从事古玩行业的好处。那时候,买书不像现在这么方便,他便用手写的形式去摘抄书或报纸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去拍卖现场临摹各种古玩器物的形状。在店铺的桌案上,他至今仍保存着当年手抄的好几本笔记,时不时翻看、揣摩。

“在古玩行当,这是最基本的,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掌握每位名家的特点。比如傅山的特点是什么?给你一件东西,你一眼看过去,最起码要看出来它像是谁的作品,对不对?为啥说古玩行业跟医生一样,因为都需要干到老、学到老,不断充实知识,所谓集腋成裘。”

王金星认为,做古玩生意必须要具备三点能力:“第一点,首先得有眼力,眼力是主要的,没有眼力,在古玩行肯定不行;第二点,还得有资金,没有资金的话,见了东西没钱,哪还能买东西;第三点最重要,就是得有魄力、有胆量,你见了好东西,具备眼力,也有钱,但是你不敢买,机会也就失去了。

古玩行当说是捡漏儿,其实在生活中也是这样的,任何人都有机会捡漏儿,就看你能不能把握住。有时候,你已经买上这些东西了,但是你的认知不精准的话,挣了一点钱就卖了。比如说一个物件价值50万块,你10万块就卖了。事后后悔莫及,但也没办法,对不对?”

在古玩行当摸爬滚打了二十多年,王金星见过的大起大落的人太多了。他曾认识一位煤老板,风光时花几千万元收了一屋子的“宝贝”,落魄时打算卖几件“回血”。他托人联系了王金星,后者带着拍卖公司的人上门“验货”,结果一行人刚进门转身就走。那些所谓的“宝贝”全是假的,而且无奇不有,瓷器、青铜器、雕塑等等各种各样。王金星不便明说,只能含蓄地表示:“您的东西不错,都很漂亮。”

图片[5]-报社靠什么赚钱-当年捡漏儿赚钱买大奔,现在心平气和积善成德!一位资深古玩玩家的人生起落-优创圈

王金星在茶室斟茶/ 图片来源:良友文摘报社全媒体编辑上官志雄拍摄

王金星说,古玩行当水很深,这个煤老板身边的朋友又所遇非人,他喜欢古玩,自己又不懂,就容易钻进别人的圈套里。朋友听说他想要什么类型的古玩,转头就按图索骥,找工厂仿造出一个赝品来骗煤老板的钱。煤老板以为自己捡到了漏儿,视若珍宝,可实际上他不去研究、不去琢磨,一心想着坐收渔人之利,世上哪有这样的美事。

上世纪70年代末,好多宝贝都流失到国外了。现在中国人都到国外买东西,那会儿是有真东西,人们不把这些真东西当回事儿,觉得不值钱,给点儿钱就卖了。但实际上,那些宝贝都是价值连城的国宝。

后来,随着古玩行当成了规模,国家意识也越来越强,人民有钱了,生活提高了,喜欢的人变多了,买家也多了。以前是拿上国宝当烂东西,现在是拿上烂东西当国宝了。卖家都喜欢自己编故事,最常用的话术就是“这是我家祖传下来的”,可实际上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一定要做好事

谈及现状,王金星说:“现在古玩行当的大环境不好,大势不可为,咱就不为了,不为其实是更好的为。你看我现在,虽然生意不好做,没事了,但可以多买点书看看,充充电,我深信开卷有益。一本书,只要翻开读了,就肯定是有意义的。”

图片[6]-报社靠什么赚钱-当年捡漏儿赚钱买大奔,现在心平气和积善成德!一位资深古玩玩家的人生起落-优创圈

————————— END —————————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298元,专属会员社群,免费资源无限下载,每周更新会员专属资源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徽: 402999666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2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