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做题家”,一个本用于自嘲的中性词汇,掀起了一场大讨论。
埋头苦读,努力奔跑,试图改变命运的人竟受到苛责。
说起来,基金行业里做题家一抓一大把,不管是小镇的,还是大城的。
这也是为什么公募基金行业是生活中最“物美价廉”的东西之一。
你们班上原来的学霸,每天工作14个小时,白天盯八块屏幕,晚上研究新闻联播,头发都快掉光,想着怎么给你赚钱。
初识
韭圈儿的铁子最为相熟的青年做题家,国泰基金的徐治彪算是一位。几次直播连线,纷纷被彪哥能量满满、思维缜密、简单直接的输出种草。
徐治彪出生于一个小农村,和不少小地方的娃娃一样,高考时没人指点,懵懵懂懂地选择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医药专业,学医总是大差不差的。
渐渐地徐治彪发现,他兴趣不止于此。
冥冥之中,命运或许早已做好了安排。听了几节财务课,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便考上了上财的研究生,开始系统地学习财务知识。
毕业后,医药+财务这样的复合专业背景,让彪哥顺利进入金融圈,在上海滩闯荡。
没有东风能借的孩子,想要直上青云,只能加快自己的脚步。
研究员时期,徐治彪遇到心仪的公司,如饿虎扑食,深度研究两星期;又“星夜赴考场”,凌晨三点出差调研。
深耕医药行业,做了3年医药研究员后,便成了光鲜亮丽的基金经理。
这在行业内并不多见。
“知识改变命运”的信条从来不带给小镇青年轻松的生活,但它也从不辜负他们的努力。
逆风而行
小镇梦想家们,习惯于逆风而行。
他们正是在一开局就逆风的条件下,凭借着努力,把一把烂牌硬是打出王炸的效果,最终翻盘。
彪哥,也是一样。
他调侃起自己做基金经理的经历,每次接管新产品总在高位,一开始就遇上“让人崩溃”市场大跌,业绩大幅回撤一波,2015年8月便是感受最深刻的一次。
徐治彪倒并不难受,他反而“发现自己越早做不好其实越好,这样自己就会去反省,去学习,会学着敬畏市场理解风险,这是一个挺好的成长过程。毕竟你开始管理规模小,等到几年后业绩很突出,规模到一两百亿再做得不好,是要付出很大代价的。”
小镇青年走进名校,绝不仅仅只靠做题能力,更是需要一种突破逆境并不断努力向上的强大素质。
这同样是投资路上的重要基石。
活得久
从小开始,“做题”就是一种普通人的生存策略。
投资何尝不是?
在这个残酷的战场,最重要的是先活下来,再活得好。
就像巴菲特和芒格,彪炳史册的不仅仅是其投资能力,还有活得够长。
徐治彪一直强调“盈亏同源”,一直强调“慢就是快”。他认为,做投资风险是第一位的,第二位才是投资收益。
“你不能在一个市场很狂欢的时候入场。” 因此,当白酒YYDS的喧嚣,医药男神的狂热以及新能源的疯狂之时,他逆势而动。
“大家可以看到过去几年,很多东西我是不会买的,比如在2020年的时候,作为一个医药出身的人不去买恒瑞,人家会觉得你是一个异类,但是这个东西肯定是严重高估了,利润撑不住这么大的市值。”
徐治彪说过,他是一个风险厌恶型选手。
简单实用
选择做题虽然很累,虽然很老实,但它真的有用。
投资上,简单的往往也很有用,而且不会跑偏。
股债性价比是咱们韭圈儿的旗舰工具,不少投资者靠它给自己的投资指明方向,在至暗时刻坚实信心。
这其中也有彪哥的贡献。
一开始我们只有股债的差值,徐治彪在第一次口碑官活动中建议,比值更有参考意义。
马上,我们就开发了比值这一指标。
当然,徐治彪本身就很喜欢用股债比给中长期投资做些判断。
上次彪哥直播中还讲到他是学院派一位基金经理,会从理论的角度想股票为什么涨,为什么跌。
学院派看上去“傻”,但很实用。
对于一家公司,徐治彪会问,“它的合理估值中枢大概在什么位置?产业趋势、业绩大概到什么程度?”
在他心目中,理想的投资标的会是行业里优秀的公司、可能未来3-5年有1-2倍业绩增长、估值又不贵、算得清楚。
一些最基本的理念和工具,让人在投资中多份理性。
向阳而生
“做题家”的称谓,其实本是一个谦逊的自嘲。那是一批怀着热切心情的年轻人,面对时代冷冷清清的怀抱时,交还给自己的一个苦笑。
艰难中依旧展现出一份乐观。
俗话说,关关难过关关过,投资亦然。
今年4月26日,当阴霾再次厚厚地笼罩着资本市场,甚至许多人的生活。
徐治彪公开发声,表达对市场彼时不理性下跌的看法。他坚信,越难,越要向前。
乐观写在了彪哥的基因里,元气满满。
还是那句悲观者正确,乐观者成功。回头看,那正是这波犀利反弹的起点。
从业十年,一位农村出来的少年成长为逆风中屹立不倒的斗士。
与此同时,他也收获了市场以及人生的馈赠。
会做题的人,更会投资。
#小镇做题家可以有多努力#
————————— END —————————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298元,专属会员社群,免费资源无限下载,每周更新会员专属资源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徽: 402999666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