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小城,
人们越来越崇尚“实用主义”
貌似每一个丹江口人都在很努力的寻找
寻找赚钱最多,最高的那条路
从实体经济到网商
从传统销售到各种“直销”
各种扛着“创业”的旗帜
最终很多人才渐渐的发现
整天累的像孙子似的
结果,所有心目期望中的“暴利生意”
在小城里都很难做的下去
于是,小城里的人们
开始各种“大眼瞪小眼”
或是调整方向,重新来过
今天,领跑丹江口
终于可以告诉人们一个真相了:
这个世界上,最赚钱的生意究竟是什么。
准备洗耳恭听吧… …
这个世界最会赚钱的人是什么人?
犹太人!
犹太人所做的生意中,最赚钱的是什么生意?
金融?房地产?挖煤?开矿?
不,都不是,答案是读书!
读书算得上是一们赚钱的生意吗?
你是不是觉得很“逗”?
读书是世界上最划算的生意!
那些看似平凡的白纸黑字,都是前人智慧的积累,很多内容经历成百上千年的考证才成为真理,被纪录和流传下来,而我们只需要几天时间的成本,就可以把书里内容消化成自己的知识、见识,变成智慧储存起来。
世界上最大的生意是改变世界,而智慧是改变世界的最好手段。很多有成就的人,都是因为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吸纳了前人的大智慧。
德国在历史上两次被彻底打趴下,甚至被肢解,依然能坚挺的站起来,而且经济水平欧洲第一,一定有非凡的地方,其它方面先不论述,今天我要说的是:德国也是世界上最喜读书的民族之一。
对于德国的年轻人来讲,热爱读书就像热爱啤酒一样。
德国人口只有8000多万,却拥有全球第二大图书市场,德国还是全世界人均书店密度最高的国家,平均每1.7万人就有一家书店,共拥有1.4万多个图书馆,藏书约1.29亿册。
德国每个家庭平均藏书近300册,人均藏书一百多册,几乎每个德国家庭都有书架,或设在书房,或摆放于客厅,他们认为,“一个家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即便一本书在德国的售价约在19.9欧元(约170元人民币)。
而且我们更无法想象的是:在德国所有年龄段的人群中,30岁以下的年轻人读书热情最高。德国晚上10点之后很难再在饭店看到吃的热火朝天的年轻人,也很难在白天见到人们兴高采烈的满大街狂欢,这个国家的年轻人并不经常聚拢在一起玩耍撒欢,整个德国给人的感觉就是安静。你随处可见正在阅读的人,不局限于校园,还有车站、地铁、咖啡馆和草坪,似乎每个人的背包里都有一两本书,随时随地拿出来阅读。
的确,德国看上去这是一个很无聊呆板的国家,然而这个无聊的国家出了很多的品牌,西门子,宝马,奥迪…
再来看一下个很多人都非常不愿意提起、却又总回避不了的国家——日本。
同犹太人的年均64本读书量相比,日本人的40本可以排世界第二。
与此相对于的数据是:《2015 全球创新企业百强》榜单里,日本以 40 家高居榜首,力压美国的 35 家,而中国内地无一入围。
一位去东京之后的学者说:让我感受东京之大的,最富于冲击力的也许不是建筑,而是书店。也许有读者会奇怪:书店?哪座城市没有一些书店呢。可是,当你来到神田,在那些鳞次栉比的楼宇中,居然布满了书店,准确的数量是一百八十余家……地铁里一卷在手的人确实很多,我甚至看到一个老太太捧着一本桑德尔的《正义》读得津津有味。
的确,日本人是真的热爱读书,年轻人、职员、经理、大小老板、政治家都喜欢读书。完全令中国人感到不可思议的应该是:在日本,有钱人可以不读书的想法在日本是行不通的。任何一个在社会上有地位或在学术上有影响的人都得不断地学习,否则就会受到轻视甚至讥讽,认为他成了“没用之人”。
日本管理大师大前研一的著作《低智商社会》里说:在中国旅行时发现,城市遍街都是足浴店,按摩店,而书店却寥寥无几,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锺,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中国是典型的“低智商国家”,未来毫无希望成为发达国家。
这种言论一定会激怒我们很多人的敏感神经。我们会在心里咒骂他是痴心妄想,但是边骂边偷偷的反思自己。
最后,再来看看中国。
这是一组国内数据:根据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中国人均读书仅为4.3本/年,这个数据远低于犹太、德国、日本,甚至低于很多二流国家。
这是一组国际数据: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显示,北欧国家国民每年读书24本左右,是中国的6倍。中国的人均读书数甚至还落后于泰国的5本。
中国有堂堂13亿人口,但是在全国公共图书馆持证读者人数只有582万,仅占总人口的0.47%。中国公共图书馆平均每册藏书年流通仅为0.4次。这些数字都是美英日等国家的十几分之一。
李克强总理说:现在我们国家民众每年的阅读量还不到有些国家人均的十分之一,这让我深思。
然而最让人忧虑发是:中国人的读书还不仅是“少”的问题……
在美国和欧洲的图书市场上,40%是虚构类的小说、社会类,而占据中国图书市场的大部分都是厚黑学、成功学、养生手册、育儿百科等等实用的书。
也就是说:我们不仅不爱读书,即便读也是读所谓“有用”的书,读书也要有“功利性”。
这是极端功利性的体现。
极必反,极端的利己就是害己。
很多小城里的“老总”把书当成摆设。比如很多“暴发户”为了显示自己的品味,在办公室里设计一些牛掰的书架,然后再摆上一些书,当然他们从未看过。
名著读不下去,好书没耐性读。
小城里的我们,时间都去哪儿了?
答案是:手机/朋友圈!
无论是吃饭、赶路,还是开会、我们都时刻不忘抠手机,刷新朋友圈,转发分享、评价点赞,忙得不亦乐乎,分秒不停的吸收那些碎片化、轻易被加工的知识,没有系统性,结果大部分人都成了人云亦云的泛泛之辈,丧失了独立思考能力。
这就是社会浮躁与人心浮躁的根源。
————————— END —————————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298元,专属会员社群,免费资源无限下载,每周更新会员专属资源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徽: 402999666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