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边,关注子介公众号,跟着子介走遍中国
一
彪子是我小外甥的堂弟。
不上学了以后,在张掖当兵。消防兵。已经五六年了,在这边找了当地的女朋友,一个医院里面的护士,很漂亮,很阳光。军人加护士的家庭组合,在我认识的朋友当中发现有好多,我之前开摄影店时候,曾经拍过好几对儿结婚的新人,都是军人加护士。
我们的张掖之旅受到了彪子的热情招待,请我们吃了张掖的手撕羊肉,带我们去看了大佛寺,去了黑河大桥。晚上又给我们预定了两天的酒店休息。
二
为了陪我们,彪子专门请了一天的假。
而几天前的他,刚从巴丹吉林沙漠回来,营救在那里露营时被风连人带帐篷吹的差点失踪的户外发烧友。
午餐期间,彪子给我们讲了很多消防队里面的故事。只不过这些故事都不是新闻上的故事,而都是他们身边的故事,以及他亲身经历过的故事。让我对消防兵这个和平年代牺牲最大的兵种,感觉到由衷的敬佩。
他给我们讲了森林火场中瞬间可以夺人性命的火海。
他给我们讲了当年天津港大火的消防员大批牺牲。
他给我们讲了去年四川的森林大火。
也他给我们讲了每次发生山洪地震泥石流,他们对待消防官兵的付出与奉献。
他给我们讲了每年发生洪水,以及各种地质灾害,他们消防队无私无畏的奋斗和牺牲。
最让我震撼的一个就是,去年四川大火牺牲的消防员,有一部分就是他们部队的,就是他们的战友。好多都是年纪轻轻的消防兵,还没有体验到人世的丰富多彩与芳华,就已经将精彩的生命永远消失在无情的火海之中。
彪子给我们讲这些的时候,表情很平静,略带一丝军人特有的坚强与刚毅。从他的平静表情当中,你根本就感觉不到,这种平静背后,这些可爱军人为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时代所作出的奉献与牺牲。
那一刻,我终于明白,中国军人为什么被称作最可爱的人?!
彪子在张掖也五六年了,也开始越来越喜欢这个河西城市。说很想定居张掖。我知道,那一刻,踏实真的喜欢这个城市。
三
我们知道军人的时间很宝贵,也不想给彪子增添太多麻烦。所以,在他给我们预定的酒店里休整了两天以后,便辞别了彪子,到了甘州区的芦水湾野营。
四
既遗憾又幸运的是,我们的张掖之旅,刚好遇上了这边的沙尘暴。满天黄沙,飓风呼啸,有点类似于西游记当中黄风怪出场时候的标配版本。也许因为沙尘暴太大,那天的大佛寺也没有细细的浏览,只是匆匆走马观花。黑河大桥上看到的黑河,也在黄茫茫的沙尘暴当中若隐若现。大街上到处都是吹断的树枝和吹倒的树,满大街的各种杂物。有遇到吹倒的垃圾桶垃圾箱,我们就扶起来。
满大街一片狼藉。这边路上路上已经没有了行人,因为在这种天气里面,路上行走是很危险的,随时都有可能被上面掉下来的东西给砸伤,道路上的车辆行驶的很慢,一路打着双闪,本来不能鸣喇叭的城市,到处喇叭声到处此起彼伏。路口有指挥交通的交警,但离的远了根本就看不见。这个城市到处的犄角旮旯里面也都是沙尘,就连我们进去的大佛寺大殿里面也都是尘土,这也让我第1次亲身实地的感受到了大西北沙尘暴的威力。
也许因为沙尘暴的原因,我们所下榻酒店的对面的夜市也没有开张。零零落落的只有几家烧烤的,炒拨拉的,在那里冷清清的等待着客人光顾。
直到夜晚的时候,晚上9点多快10点,沙尘暴还没有停息。整个城市隐没在一片让人很压抑的黑暗之中,只有两边的路灯成串的隐没在昏黄的黑暗之中隐约闪烁。大街上几乎看不到几辆车,街上空旷的让人感觉到有些寂寥。只是偶尔会有一辆车很小心谨慎的冲破黄沙与黑暗。
我们戴着口罩在黄沙满天的昏黄黑夜里,走了附近的几条街。这个城市给第1次来这里的我们以这样别开生面的特殊的初见。
也许很多年后,我们都会记得这一天在张掖的沙尘暴,以及在沙尘暴当中,我们所走过的这个城市的日与夜。
五
自从来了张掖以后,我发现这个地方的人都很爱笑。
终于有一次,我忍不住,就找了个当地老人问:你们为什么这么爱笑?
答曰:日子过得好了呗,不开心干嘛?
六
今天早上起来,在我们露营的旁边,见到一个正在种菜的老人。
这是在甘州府城附近的一个小区,环境非常的好。这里应该属于新区,建设在一片湿地上,到处都是花红柳绿,流水潺潺,大小湖泊环绕周围。环境好了,感觉大西北的春寒也温暖了许多。太阳暖暖的照在身上,很有一些温馨的感觉。
七
我过去搭腔,阿姨,种菜呢。
老人抬起头来,和我们笑笑:就是,就是。
我看了一下,小区楼下面种满了密密麻麻的菜,菜地一块一块的,方方正正,齐齐整整。
我问,这个菜是你们是各家自己种的呢,还是集体一块种的呢?
老人说,这个没有集体种,都自个儿种自个儿的。
停顿了一下,继续说,原来这里是一片草坪。后来小区里的住户开垦成一块块的地来种菜。
我说,那这边物业不管吗?
答曰,只要你弄得规规整整的,不乱搞破坏不影响环境。不会管的哩。
我说,这菜长得好好啊。菜的种类也蛮多。
老人说,是啊,这边什么菜都有,自己想吃啥菜,就自个儿种点啥菜。勤快的嘛就多重点,不勤快的就少种点。多种多吃,少种少吃。有懒的不想种的,那就吃不着,就只能买着吃。
我说,现在菜价都那么贵,有可以自己开垦的土地用来种菜,还有懒的不想种的吗?
老人说,懒得不想种的没有,有很多人家工作忙顾不上的。我们这边没啥太懒的人,都很勤快。
我说,那你们这边都喜欢自己种菜,是因为这边的菜价太贵吧?
老人哈哈乐了,不贵不贵,这边的菜便宜着呢,物价也便宜的哩。
八
我说,你们这边的小区都好漂亮啊,房子都建得好好。又漂亮,又宽敞,环境也好,小区的管理也特别好。这房价很高吧?
老人说,嗨,不高不高,像这样一套房子,我们这边才30来万。
我看了一下旁边的小区楼房,有些不相信,现在在一个地级市的城市,竟然还有30万的这么好的房子,这简直有些不可思议。就问,30万?那里面有多少平米?才多大呀?
老人说,普通的110多平吧,也有大的。
我心里一惊,110多平米的房子,而且环境,地段,生态,绿化,安保,物业都这么好的房子,才卖30来万,平均下来才2000多不到3000一平米!这样的价格,即使到了我们山西老家介休,一个在现在的时代里和其他很多县市相比较,发展的很落后很落后的县级市,房价都已经飙升到普通的六七千,好的八九千甚至上万。在我的老家2000多的价格,别说这么好的房子,即使是80年代90年代的快拆迁的老房子,你也很难买到。就我去年回到老家买的上世纪90年代才40多平米的破旧小房子,还花了十几万,然后装修还又花了我十几万。就这样又小又破,又没啥绿化,更谈不上环境与生态,安保和物业也形同虚设的这样一个破旧小房子的房价,都已经远远超过这里这么好房子的房价了。
九
我说,天哪,这也太便宜了。
老人笑着说,就是就是。我们这边的房价就便宜。比外面便宜多了,所以很多外地人也会经常来我们这里买房子。
说着又停顿了一下,给我们指了指远处一排类似于联排别墅的房子,看起来一种时尚高大上扑面而来。老人说,看,人家那边的房子贵,得3000多一平米。
我心里又是一惊,3000多一平米,算是贵的?我心想,那我买的又小又破的老旧小房子还平均下来3000多好几百一平米。那和这相比较起来,真是不知该如何言说啊。
我说,怪不说,好多外地人也喜欢到这边来买房子,就是因为房价低吗?
老人说,也不全是。这边环境好啊。要不怎么说是西部江南呢?老人停顿了一下,然后很自豪的说,我们这边可是金张掖呢。
十
我心里仔细想想,确实是。没有来张掖之前,我一直感觉,张掖作为河西走廊中部的一个大西北城市,尤其靠近沙漠戈壁,自古以来还以沙尘暴出名的这一个大西北边城,环境肯定是糟糕透顶的。但真正来了张掖以后才发现,根本不是想象的那样。这里到处是湖,到处是水,到处是湿地,到处是森林草地,到处花红柳绿,到处鸟叫虫鸣。难怪当年曾出任清华大学校长的罗家伦到张掖时,留下了这样一句诗“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甘州当江南”。
北边有马鬃山龙首山挡住北部的沙漠南侵,南边有连绵雄伟的祁连山挡住青藏高原的寒流北上。雄伟的祁连山数千万年的雪水消融形成张掖的母亲河黑河,黑河流经之地又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湖泊和湿地。
这里的地理环境的确是得天独厚。
十一
老人说,是啊,这边夏天也不热,凉快的很勒,冬天也不是太冷。
我说,所以很多外地人都想到这边来避暑是吗?
老人说,就是就是。他们好多外地人在这边买了房子,夏天住几个月就回去了。
我说,这边沙尘暴很厉害吧?
老人说,不厉害,已经好多年没有沙尘暴了。今年不知咋回事儿,前几天又来了一次。
我说,可不是吗,我们前天刚到张掖,刚下车,就赶上了沙尘暴,黄沙满天,胳膊粗的树枝子被吹断好多,眼看着就被风吹断了,超级恐怖。道路上都是吹的垃圾和吹断的树枝树杆子。我们还说出去在街上转转,10米之外啥都看不见,都是黄沙,天地之间都是昏黄茫茫的一片,除了能听到飓风的尖利呼啸声,其他啥都看不见,啥都听不见。我打开车门掏出口罩戴口罩的那么几秒钟,嘴里都已经有了好多沙子。
老人开心的笑着说,嗷吆吆,那是被你们刚好赶上了,我们这边已经好多年没有沙尘暴了。就前几天来一次,还刚好被你们赶上了。
我说,不是说这边的沙尘暴每年都很厉害吗?
老人说,人们瞎说的。现在好多了,沙尘暴厉害那是以前。以前的时候啊,每年到三四月份的时候,沙尘暴确实厉害的很嘞。现在好,即使三四月份沙尘暴也很少了。偶尔有一点点也不要紧,很正常。毕竟离西边的沙漠那么近,一点都没有的话,那也不可能啊。你说是吧?
我一边听着老人开心的说,一边应着老人的话,哦,这样啊。
老人继续说,我们小时候啊,以前那沙尘暴才叫厉害勒。现在和那会儿比已经好的很了,不知好到哪里去咯。
十二
我说,那从什么时候环境开始越来越好的?或者说有了本质上的眼睛可以看得到的转变呢?
老人说,那些年国家也进行过这边的环境治理,也下过好多功夫,成效都不是很好。真正眼睛能看得到的转变嘛,也就是最近10来年吧,环境越来越好,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道路也越来越好,城市越来越好,一切都越来越好,日子过得也越来越好。
老人一连说了好几个越来越好,开心的合不拢嘴。
我说,那你们这边生活开支大不大?
老人说,嗨,不大,这边生活开支不大。菜便宜,水果便宜,生活物资都便宜。吃饭也便宜,房子也便宜。
我说,为什么这么便宜?
老人说,西部江南嘛,你以为是叫着玩儿的呀。你们也看到的,这里到处都是水,什么东西都能种。尤其最近这10几来年,环境生态越来越好,沙尘暴越来越少。人们想吃啥就就自己种点啥,吃不完的就拿出去卖,政府在这边也开发了好多的种植基地,玉米、蔬菜都长得很好,能不便宜吗?而且这边的水土和这边的季节温差,长出来的东西也比其他地方要好吃的嘞。
十三
我心里想想,也确实是这么个理儿。
从地理学和气候学上看,这边的早晚温差大,而且这边地质环境确实有别于其他很多地方,这边的纬度也较高。如此多种条件综合起来,这边生长的东西不好吃那才奇怪。老人说的是现实,在理。
我说,那这样说起来,这边是特别适合生存的,尤其适合养老。
老人笑着说,就是就是。起风的时候有些干燥,但也不要紧。起风的时候哪里不干燥啊?当然和人家南方不能比呀。在北方来说这里已经很好了。
我心里说,岂止是很好,这对于北方来说,已经属于天堂了。不是吗?
不仅仅是老人所说的这些,而且这边马路很宽,但车辆很少,环境很好。各种公共设施都非常的齐备,生态绿化搞得都非常好。交通秩序也非常的好,城市的治理也非常的有条理和齐备。再加上老人所说的房价低,物价低,东西好吃,环境好,这里真的是中国大西北的人间天堂。
老人笑着和我们说,你们也把房子买在这里吧?想来这边的时候就过来住段时间,比如夏天的时候这边很凉快,就可以过来避暑,房子也不贵,放那儿他也不会贬值。
我心里想,如果钞票充裕的话,我还真有这种想法。但现在条件不行,现在旅行途中,没有经济来源。唯一的旅途经济来源,就是粉丝们读完文章觉得不错,在后边点击喜欢作者,给的一点点支持和鼓励。我又不想靠在一些直播平台上搞一些哗众取宠的东西来吸引粉丝流量赚钱,所以目前旅途现状而言,张掖的房价虽然便宜,对我而言,依旧在梦里。
十四
我说,相比较而言,我发现你们张掖确实比周边的好多城市都要好太多了。起码我们自从进入河西走廊以后,好多的城市从环境,生态,物价,人们的生活现状相比较,都普遍没有张掖这么好。
老人又是笑着说,就是就是。
说着指指周围的几处大湖,小桥,绿树草地,笑着和我们说。每天早上起来在这里。湖边草地上转一转。白天暖和了,在树荫下坐一坐。傍晚了,在广场上跳跳舞唱唱歌。
老人说话的时候,脸上满是开心满足的表情。
我就问,那您对现在的生活现状还满意吗?
老人开心的哈哈一笑,很干脆爽朗的说,满意,满意,满意的很。
一连说了三个满意,言语之间已经能够感受到老人发自内心的满足,能够感觉到老人是真的很满意。
我说,都是因为我们赶上了好时代。要搁以前的话,说不定就没有这么好呢,是吧?
老人很认真的说,可不是嘛,以前哪有这么好?突然又很感慨地说,这都是辛苦了习大大的功劳啊。言语之外又是满满的感恩之情溢于言表。
我说,像你们这个年纪的老人,尤其是生活在这样的大西北,政府应该也有一些格外的关照吧。
老人说,有的。原来我们都有地,后来城市要建设,地被占用了,每个月补的600块钱。养老金每个月也有一千好几百块钱。毕竟我们这也不是啥退休工人什么的,也没啥退休金。就加起来每个月这两千来块钱,也不少了,足够日常开支了。我们都这个年纪的人了,也没啥花钱的地方。
我心想,确实,这每个月两千来块钱,其实现在的一个职工白领,每个月除了房租水电日常开支,还能剩这么多的,也没多少人。
十五
我说,这边的治安都还好吧。
老人看着我们又是咯咯的笑,好的,好的很呢。
停顿了一下,接着和我们说,我们这个张掖啊,还是连续好多年的全国文明城市。言语之间满满的自豪感。
我开玩笑的说,但是,今年突然来了一场沙尘暴,今年的全国文明城市可能就评选不上咯。
老人说,那没办法,天气的事情,人也没办法呀,现在这就已经很好了。
我说,那您对未来还有什么希望的吗?或者说,您以后希望怎么样就会觉得更好。
老人还想了一会儿才说,没有了,没有了,这就已经很好了。
我说,那您现在一定感觉这样很幸福吧?
老人又笑了,幸福啊,这都不幸福,那啥还叫幸福。人总得知足总得知道感恩不是?
停了一下,又继续说,这样就好的很呢。很好啦,很好啦,现在就很好了。
有一连三个很好了,让我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老人同样发自内心的幸福和满足。
我们辞别老人的时候,走出几步,老人又叫住了我们,你们拔一点韭菜吧,那个韭菜是我种的,好的很嘞。
我冲老人挥挥手,不用了,阿姨,谢谢你。
老人也向我们摆摆手,冲着我们的背影,呵呵呵很慈祥的笑起来。
十六
辞别老人以后,一路上我想了很多,我想到了这片土地上的古往今来,想到了这片土地的前世与今生,也就越发的引起了更多的感慨。
想想在这样的一片充满蓬勃生机、繁华而和平的土地上,在西汉武帝之前,却是游牧者的天下。
最先生活在这里的游牧民族是戎,后来戎被羌赶走,这里又成了羌人的牧场。数百年以后,生活在这里的羌人被月氏人赶走,这里又成了月氏人的草场。多年以后,月氏人被乌孙人赶走,这里又成了乌孙人的天下。乌孙人在这里放了几百年牧以后,又被匈奴人赶走,这里又成了匈奴人的势力范围。从最早的戎羌,到后来的月氏乌孙和匈奴,这些马背上的民族,来去如风,数千年来,都未曾为这片土地留下太多有价值的信息和曾经存在过的痕迹,但他们知道这里的土地很肥美。祁连山下黑水长流,数千万年的祁连山将所有的灵魂都倾注在了这片土地上,山上的雪水消融形成张掖的母亲河黑河,以及大大小小的湖泊和水草丰美的湿地。祁连山下、黑河两岸,地势平坦,水源充足,草木丰茂。北方的龙首山,马鬃山刚好挡住了北部风沙的南下,南部的祁连山又刚好挡住了青藏高原的寒流入侵,使得这里的环境与生态得天独厚。对于这样一块得天独厚的土地,游牧民族向来很看重这个地方肥美的草场,而对中原的农耕民族来说,这片物产丰美的土地又足以称为中原的势力往西域延伸的最佳补给地与战略桥头堡。
于是,发生在武帝前期的河西之战,也注定成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
尤其是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战神霍去病的出现,让这里成了曾经强盛一时的匈奴游牧民族最后的绝响之地。
为解除匈奴的威胁,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率军两次西征,一次从南面沿祁连山北进,另一次则从居延海沿黑河南下,成功击破匈奴腹地,巍巍祁连山下,空留匈奴末日悲歌。
十七
以至于在此后的数百年内,中国北部西北部的游牧民族都在悲哀的唱着: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繁息。
遗憾的是,这一切的繁荣和生机,当年打通这条通道,赋与这片土地新的生机的霍去病,却再也无缘看到。在河西之战后的第2年,霍去病便因病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从17岁从征开始,在其生命中短短的5年军旅生涯中,多次率军与强大的匈奴大小百余战,未尝一败,其封狼居胥的烈烈战功,成为了其后数千年的中国历史上冷兵器时代所有军人再也无法逾越的巅峰。上天总是妒英才,霍去病走了,年仅23岁。
霍去病死后的第2年,汉武帝开始在霍去病打通的河西走廊设置河西四郡,分别武威,张掖,酒泉,敦煌。武威,既彰显霍去病以及汉帝国烈烈无双的武功军威之意。张掖,就是张帝国臂掖的意思,就像一个人张开双臂,将西部天下揽入怀抱。酒泉是因为这里有泉水清澈甘洌似酒,故名酒泉。另有记载是,霍去病在这里击败匈奴,汉武帝派人送去宫廷窖藏的美酒紫金醇去犒赏这位汉帝国年轻英武的冠军侯骠骑将军。霍将军不愿独享,便将酒倒入泉中,与众将士共饮,故名酒泉。敦煌是河西走廊的终点,敦煌以西,便是西域诸国,是河西走廊西部门户。敦煌意思是是盛大辉煌,意思是打开敦煌的门户,面前就是一片更为盛大辉煌的世界。
河西走廊的每一个城市,光从命名上就足以体现出当时汉武帝和汉帝国的烈烈雄心。
随着河西走廊的打通,河西四郡的设立,汉武帝为了巩固这一片土地和这条帝国版图和势力往西延伸的黄金通道,在这新设立的四郡之地,实行军屯制。也就是说,驻扎在这里的军队,放下武器拿起锄头就开荒种地,建设家园。有敌来犯,放下锄头拿起武器就是汉帝国的边防劲旅。此后,一代又一代戌守在这里的边关将士们,在这里娶妻生子,繁衍生息,一直到今天。
十八
随着河西四郡设立,雄心勃勃的汉武帝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张掖”正式登上历史舞台。据史料记载,此后,仅用了十几年时间,来此戍边屯田的人口就达8.9万,中原人在此“通沟渠,种五谷”,优越的自然环境加上中原地区先进的农业技术,让张掖迅速从游牧区转变为农耕区。而这一转变,直接影响和改变了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进程与走向。
设置四郡以后的汉武帝,为了保证四郡及河西走廊的安全,又在敦煌以西,一南一北,分别设置了阳关和玉门关。
自此以后,影响整个世界文明历史走向的丝绸之路,正式被打通。尤其是丝绸之路的北线,无论从西域的哪个方向过来,如果想进入中原,都必须通过阳关或者玉门关,汇入敦煌,进入张掖。而由中原地区西出的无论军队还是商旅,无论走哪条线路,最终都必将会进入张掖。
简而言之,无论东来的西往的,无论走哪条路线,其中都必定会在张掖休整,然后再西行或东归!
因为张掖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这里被称为河西走廊最后的江南,当然也就成为这条联通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文明通道上最适合也是最重要的补给地。在这里往东或者往西往南或者往北的数百公里范围之内,便再也没有如此绝佳兴盛之地了。
河西走廊离不开张掖这片土地的滋养。
而河西走廊的打通,使得西域的文明源源不断的融入这个古老的中原汉民族文明之中,而中原文明也顺着河西走廊源源不断的传播到西域各国甚至世界各地。
比如我们今天吃的小麦,胡萝卜,葡萄,石榴等,就是河西走廊被打通以后,顺着丝绸之路流入中国的,数千年的农耕民族才吃上了白面。在中原农耕民族的土地上繁荣了数千年的佛教文化才得以顺着丝绸之路流入中国,中原农耕民族的文化才更具有博大精深,才更具有多元化与包容性。
从河西走廊被打通的那一天起,张掖这座张国臂掖以通西域的中国西部历史文化名城,便注定会被隆重地载入史册,且享誉后世了。
十九
至今遗留在张掖境内的汉长城,至今依旧默默诉说着2000多年前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在这里的冲突与融合。光阴荏苒而过,2000多年以后的今天,当我们站在这些已经被历史的风雨剥蚀的只剩残垣断亘的废墟遗址上,当河西走廊的浩荡长风裹挟着历史的狂沙在我们眼前呼啸而过,风动云起之间,仿佛依旧可以感受的到2000多年前,发生在这里金戈铁马、跌宕起伏的边关岁月。在这段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中,有青春,有梦想,有拼搏,也有辉煌,有雄心壮志,也有慷慨悲歌,有浪漫守望,有孤独离愁,有生死荣辱,也有聚散离合,有王朝的兴衰,也有小民的酸甜,有民族的精神,也有文明的传承。
就像2000多年以后的今天,依旧发生在这里的故事,依旧悲歌慷慨,依旧壮怀激烈,依旧充满着青春的奉献,依旧充满着梦想的坚持,依旧充满着不畏艰难的拼搏,依旧充满着对于辉煌的展望。
只不过,我们今天的故事,不再是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不再是彰显盛大辉煌的武功军威,也不会再发生曾经浩荡悲歌的河西之战。今天的我们,站在昔日边关的风沙残亘之上,感受到的是长城内外皆故乡的民族统一的强大,富裕,和平与自豪。
我们今天的故事,叫:一带一路 – 中国梦。
二十
张掖是一个有故事的城。
发生在这里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光是我确切知道的就有116个历史名人,和217起发生在这里的历史事件。而在这篇文章中,我之所以没有如我以前写文化随笔的风格那样仔细的一一列举,如玄奘、如沮渠蒙逊,如鸠摩罗什,比如昙无谶,如张骞,如八思巴,如阔端,如王莽,如隋炀帝,如文成公主,如李元昊,如陈子昂,比如岑参,如左宗棠,甚至如当年战死在这里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的那些烈烈英魂。。。之所以没有一一列举,是因为对于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磅礴往事,以及这片土地所体现出来的民族精神与灵魂而言,详细的列举,未免显得有些小家子气。
毕竟,这片土地绝对不小家子气,因为发生在这里的故事,曾经改变了中国历史,甚至世界文明历史的走向。
张掖是一个需要被懂的城市,而不仅仅是被说句好看的城市。毕竟,七彩丹霞也好,亚洲最大的军马场也好,中国最大的室内睡佛也好,什么西部江南金张掖也好。。。这些都只不过是张掖的表象。而张掖的灵魂,在于数千年以来发生在这里的那些跌宕起伏慷慨悲歌的往事和记忆。因为这些往事和记忆,是中华民族的往事和记忆。而张掖的灵魂,也是中华民族的灵魂。
二十一
张掖就好像一个长得很帅,且有故事有气度的男人,尤其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里,张掖需要的不仅仅是被别人说一声帅哥,说一句长得好看。张掖需要被懂,被理解。懂他的往事,理解他的灵魂。
遗憾的是,一个人被别人夸一句浮华的外表很容易。而真正被懂,被理解,却是人世间最难的事。
随着时代发展的越来越飞速,人们的心态越来越浮躁,愿意去懂别人的人越来越少,能够懂这里的人越来越少。很多人来张掖。旅游也仅仅是因为七彩丹霞军马场和大佛寺的好看好玩,很多外地人来这边买房,也仅仅是因为这里的房价便宜,夏天凉快。而张掖的灵魂,知己难求。
这是张掖的悲哀,也是时代的悲哀。
在这个包容而多元化的伟大时代里,人们什么都不缺,唯独缺少让灵魂与心灵静下来的能力。
二十二
就像是我的文字。
我希望当有人读到我的文字的时候,不会再有人连看都没有耐心看完就很浮躁的说我的文字太长。甚至,我希望很多年后,当有人再读到我的文字,不会再说只是文字优美,朗朗上口,也不是有人说我写的是游山玩水的游记,而更希望有人真正通过我的文字,读到我的灵魂,读到我的思想,读到我想留给这个时代的心路历程,想传递给这个世界的心声。
就好像,当你看完这篇文章以后,当你知道张掖之后,希望你所知道的张掖,不仅仅是因为它的七彩丹霞,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大佛寺军马场,也不仅仅是因为所谓的西部江南,而是,因为你懂了他的灵魂。
二十三
世界越来越孤独,而我们还在坚持。
今天是我带着老婆走遍中国所经过的第51站,我们现在张掖。
我们接下来要经过的站点依次是:临泽,高台,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金塔,酒泉,嘉峪关,玉门,瓜州,敦煌,阳关,玉门关。
西出阳关,我们接下来将会进入新疆。
我带着老婆走遍中国的旅途,全程会经过的站点,一共为576站,历时两年。
————————— END —————————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298元,专属会员社群,免费资源无限下载,每周更新会员专属资源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徽: 402999666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