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央视网刊发——2024网聚美好安徽|淮南:创新“耕新” 书写农业生产“大托管”改革新篇章
近年来,安徽省淮南市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迈进的新征程上,积极探索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创新实践,在全国首创了以“两委托两跟进一托底”为主的农业生产“大托管”改革。
何为“大托管”
“大托管就是将耕地从农户手中集中起来,交给第三方进行统一农业生产的活动,在这一生产实践下,农户在确保每亩地基本收入的前提下,土地租赁给第三方获得的生产效益越高,农户获得的收益提成也就越高。”淮南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吴震宇说。
“大托管”改革的核心做法是“两委托、两跟进、一托底”。在实践中,淮南市充分发挥信息化驱动引领作用,开发建设“淮南市农业生产大托管产业服务平台”,加快推进农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有力促进了各类生产要素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有机衔接,实现了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优化升级和融合融通。
此项改革通过全程耕种托管服务,既给予了农民较高的耕地保底收益,也解决了外出务工人员“农忙回家抢种抢收”的后顾之忧,农村富余劳动力得以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专心从事二、三产业,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我前几年在上海打工,听到家里开展了大托管,去年就回乡创业,在农管家和村里的帮助下托管了827亩土地,一年净赚了45万元。”淮南市寿县谷贝村村民李方俊说。
“大托管”,优势在“大”。在过去,受制于地势复杂以及各种因素,耕地碎片化严重,村民各自为营,效益受限,对人力和物力的浪费也较大,现在把小田变成大田之后,耕地集中连起片来,不论是选种、播种还是灾害防治,都能进行机械化作业,既高效又省钱。
“大托管”源于基层生动实践,必须试点先行、循序渐进。2019年在凤台县3个村、0.8万亩耕地试点成功后,对一线鲜活经验进行提炼总结,截至2024年,全市655个村两季共托管358.3万亩。
据悉,淮南市农业生产“大托管”改革先后入选2021年度“中国改革二十大案例”“安徽省十大改革案例”、2022年“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并在2023年面向全省推广,农业农村部给予“全国托管看安徽,安徽托管看淮南”的高度评价。
整村托管 赋能美丽乡村建设
近年来,随着青壮年外出务工和创业人员的增多,本村种地农民日趋老龄化,加之农业种植成本日益提高,传统的种植模式不赚钱甚至亏本现象日益突出,农民弃耕现象日趋严重。
为破解“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难题,2021年,淮南市凤台县安绠村主动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大托管”试点。村集体从群众手中托管1270亩土地,甄选出2个托管主体经营。
在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村“两委”班子趁热打铁,通过细致周到的宣传和推进,2022年全村5120亩土地全部实现托管。农户把土地托管后,从原来的弃地0收入或流转200元/亩的收入,增加到托管后的800元/亩。
记者了解到,这800元/亩的保底收益,在每年水稻收割前,可从村委会直接一次性领取,农户无需担心大户“跑路”问题。土地托管后,年长者通过就地在合作社打零工,每年可增收4000元以上;青年人外出务工,年收入均在4万元以上。
同时,村集体通过为经营主体提供安全生产经营环境、用水、用电、交通、统防统治、粮食烘干等方面的服务,村集体经济每年可增收60万元左右,夯实了村集体经济基础,为村集体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引领村民共同致富创造了条件。
整镇“大托管” 杜绝冬闲抛荒
地处江淮分水岭的小甸镇因种植条件差、交通不方便等因素影响,农业高产难、商业发展难、工业招商难,青壮年大量外流,2020年以前秋种90%以上抛荒,村集体经济发展举步维艰。
2020年春,小甸镇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为平台,探索推进农业生产“大托管”。按照“试点先行、分步推进”的策略,村党组织因人而异进行全程托管、单季托管和生产环节托管。
对有意愿托管的农户,签订全程托管协议,托管之初农户每亩获得300-500元的保底收益,季未再按比例获得经营收益分红。对只种植单季水稻的农户,实行单季托管并签订秋种托管合同,次年夏收后土地交还给农户种植水稻。对土地情结浓厚不愿托管的农户,村集体集中采购提供生产环节服务。在全程托管的示范带动下,2021年秋季,全镇适合规模化种植的区域实现全域全程托管。
小甸镇属于丘陵地带,托管后各村因地制宜实施并田改革、土地整理。村集体对土地进行重新测绘,农户间通过“互换并地”“结对并地”等方式,将零碎分散土地集中起来,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田地整理、完善水利设施,实现“小田变大田”“梯田变平田”“坡地变水田”。
值得一提的是,小甸镇因势利导开展集体经营和农户分红,以村集体自营的方式,统一托管全村农户承包地,结合实际打造了一片田(600亩)、一个村干部、两个片长、三个田管员的“1123”管理模式。
目前,小甸镇实施大托管的耕地面积达到13.47万亩,孕育发展社会化专业服务组织146个,农民就近就业2700余人,实现了杜绝冬闲拋荒、发展专合组织、增加农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保障粮食安全的综合成效,创造了整镇推进、单季托管、集体经营等经验做法,进一步丰富了淮南市农业生产“大托管”的模式和内涵。
因势而谋,应势而变,农业生产“大托管”改革在淮南这片沃土破土萌芽、应运而生。大托管以新理念、新模式、新技术,赋能农业生产现代化。如今,安徽淮南在富饶美丽、一望无垠的淮河平原上,书写农业生产“大托管”改革的壮丽诗篇。
记者 张宣剑
————————— END —————————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298元,专属会员社群,免费资源无限下载,每周更新会员专属资源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徽: 402999666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