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不愿意投资副业-《又是不想上班的一天》

威尔王、Nolan、文元

录入阅读记录app的时候没找到书号才意识到「微信读书出品」并不算正式出版物。这本「书」是职场类播客「职业离想」过去200天里积累的将近108小时的音频节目中精选的内容合辑。名字起得是真吸引人。

分了三个聊胜于无的版块共17个人物故事:

「生命的颤动里潜藏着自由」版块突出自由:频繁换行业目前在东南亚做品牌负责人、央美毕业高中美术老师辞职做家装设计师、大学参加模拟联合国立志为联合国工作、被公司裁员多次目前积蓄丰厚及时行乐、小镇做题家半生小结、澳大利亚人周一到周四兼职高管与丈夫合营一家农场养牛。

“我一直很相信一点,那就是人在做选择的时候不一定都是理性的,肯定含有一定感性的成分,因此所做的决定其实也是自己当时状态下最直接也是最希望实现的选择。如果你能相信当时的自己,你就也会相信当下,因为相信当下才会有更好的信心去相信未来。”

「必要的暂停是为了治愈」版块突出疗愈:离开互联网行业从事疗愈、700w粉丝公众号主编失业、综艺制片人从头部平台辞职毕业、逃离大厂做米酒品牌、29岁借辞职GAP一年、篮球解说。

“哪种生活方式都有不完美的时刻,人类永远对已经得到的习以为常,永远追求得不到的东西。”

「人生其实总有另一个选择」版块突出选择:985毕业生选择做销售、北大毕业干九年乙方、大厂项目经理辞职回老家上市公司做VP、资深广告人业余投资餐厅兼职连续创业者、微软工作副业职场培训。

“我有个习惯,每到入职周年、新年跨年之类的节点,我都会问自己:我现在在干吗?我未来要干吗?如果心里有确定的大方向,觉得还可以继续走下去的话就继续…”

(此处「吗」替换成「嘛」比较合理。)

字里行间看出主创威尔王本身是领英出身,在互联网行业多年做得也不错,圈层应该也比较精英,自然他能访谈到的嘉宾也是精英人士居多。此外,愿意在播客分享,且愿意在微信读书平台露脸曝照的,大概率是E人,至少是比较自信的人。

这种种都决定了这本书里大部分人物更像是这个社会中比较成功的职场人。我的疑问是是否存在幸存者偏差?加上普遍年龄不大,二三十岁最多四十吧,还处在精力充沛热爱变化看重职业理想的上升阶段。(读中年人的经验意义不大,我更愿意读一些老年人的写作,比如我印象很深里的出版人成就斐然,但老年她过得很不富裕。)

这些人侃侃而谈的同时也很客观般讲:每个人想要的不同,要根据自己的内心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

这难道不是一句废话?

“机缘巧合之下,我去了一位老艺术家的私募基金工作了一段时间,了解了整个文化产品是怎么采买和运作的,积累了一些文化投资方面的经验。”

(成功很多时候只是「机缘巧合」,这显然不是自身努力能达成的。)

“辞职到现在3年,基本上是在各种探索和折腾:全国旅居、移居成都、上灵性课、做塔罗师、做疗愈师、开训练营、做录播课、画素描、画水彩、养花、做手工、谈恋爱、开茶楼、疗愈原生家庭、生孩子、做疗愈沙龙。”

(小标题很抓眼球——「尝试了18件事最后,我终于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工作」,这里面竟然包括谈恋爱和生孩子…当然你说尝试过后发现自己特别享受谈恋爱的状态而且能从恋爱中获得持续的收入或者生了孩子发现自己是天生的父母今后要以全职父母的身份活下去将家庭作为职场,也是可以的对吧‍♀️ 但我真的觉得还是没什么生活压力吧才能说出这样可爱的话…)

“21岁的时候我一无所有,但我出去寻找机会的时候,大家其实只会考虑你未来有多大潜力。28岁的时候我一无所有,再找机会的时候,大家只会考虑你过去这些年干啥了,你能做啥。”

(公众号主编这位青年说得比较现实,社会对年轻人远比对中年人宽容。相比其他人,他现在属于重新找方向的阶段。心态还是可以。)

“我觉得确认一件事是不是自己的职业理想有个最简单粗暴的办法,就是每天一起床,睁开眼的时候,你到底期不期待今天的工作。”

(我每天睁眼都只想退休,但客观让我评价,我的工作于我称得上理想。)

这本书有点类似职场人类样本小集锦,有很多职场鸡汤,真的当成人生规划指南来参考,是很危险的。

我自己的体会是随着年龄增长,想要的东西会急剧变化,年纪小的时候想要新鲜体验,找工作都会看有无差旅机会,是不是能参与许多大的有趣的项目;年纪大了很难不走向养生,经历大厂BBAT的那位前项目经理就是这样,30岁开始每天都抗拒上班,一整年没有化妆(我八字身弱精力不足来得比较早,25岁已经熬不动夜开始转行…),她最后退回到自己家乡扬州还能在上市公司做VP当然有光鲜履历加分自身能力肯定也强,但更多的不能不说是运势吧。更多人夹在体力不支家庭工作生活应接不暇与市场不景气行业势微的左右为难中,努力挺住。

图片[1]-有多少人不愿意投资副业-《又是不想上班的一天》-优创圈

今天去了趟市中心的寺庙香火很旺,大家都想求个好运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世上无新事。多少新案例无非是换了名词,内核仍旧是老生常谈。

“我深信有一些内容创作,AI无法替代。与AI对话,更多是知识搜索和将已知信息重组的过程,而人类之间的对话,却可以在互相连接的过程中,催化出许多新的想法,打开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主创人员初衷是好的,但对我个人来说,多读经典已足够。告诫自己要减少阅读这种重复的鸡汤。

“有多少痛苦因工作而来,我们就应该有多认真地思考工作的意义。”

关于意义毛姆早在给了目前我最认同的答案。

明天就是节后正式的工作日了,不管上不上班,都㊗️大家新年开工大吉!

————————— END —————————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298元,专属会员社群,免费资源无限下载,每周更新会员专属资源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徽: 402999666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8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