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这两天,我一直有一个想法,让姐姐去捡一趟垃圾。
我之前一直在论证到底要不要做,想法的来源是网上一个故事:
“一个孩子不爱上学,爸爸带她去捡垃圾,这一路发现捡垃圾真的很辛苦,体力上不说,还面临着跟其他捡垃圾人的竞争。最后呢,去垃圾场把拾到的垃圾换成钱。
去了趟超市,发现这点钱什么都买不了。
那以后,孩子就开始好好学习。”
我认为这个故事最后的走向是乐观的,也就是符合大家对孩子教育的预期——孩子终于变成了父母实验中期待的样子,努力读书,努力上进,实现了跃进。
那么问题来了,是不是每个父母让孩子捡垃圾,都是只为了让她好好学习。
NO,我的目的是,让她知道赚钱的辛苦。
02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我们的下一代,对钱的概念,不仅仅是在概念上,更是在数字上,甚至是心态上。
比如,有一次,我带女儿买了一支活动铅笔,10元钱。
她一看到价格,就激动地说:“妈妈,这个好便宜啊。我要买10支。”
我说:“10支就是100元,你怎么会觉得便宜呢?”
她不假思索:“100元怎么会贵呢!你扫一扫不就可以了,根本不需要啊。”
另一件事,应该是买粘土。
现在的粘土几十元一桶,基本就是快消品,一次使用,基本也废了,很少能重复利用。
两个孩子挑来挑去,最后决定买5桶,差不多300元。
我问她们买那么多干嘛:“她们说,备着啊。”
叹息。到底她们是有多自信,这些钱妈妈确实能出的起,但是这些钱,是不是真的有必要花?
一阵叹息。
首先,她们不知道赚100元、300元是非常艰难的事情。
其次,她不知道,扫一扫这个简单动作背后,其实是父母一分一厘的努力。
她以为,父母只要活着的每一天,钱就是从天而降的。
03
很多时候,我经常在检讨,孩子对赚钱这件事的理解,就是我们父母教育的缺位造成的。
我们总说要富养孩子,不要让孩子有心里缺憾感,不要让孩子自卑。
但从来没有理解过,这个富养——不是浪费,不是无节制地花钱,更不是对父母辛苦劳动的不在意和不尊重。
当下,富养的富真的越来越成为一个伪命题。
曾经,碰到一个出租车司机,他说,孩子在上大学,太会花钱了,一个月谈恋爱、请客吃饭,就要花五六千。
我说:“钱从哪里来?你们给吗?”
他说:“是啊,我一个月最多也就赚了1万多(疫情前),还要自己缴纳社保,还要还房贷。
他呢,一开口就是几千块,买鞋买衣服买礼物,花钱如流水。”
我摇摇头。
天知道,自己的父母开着出租车,一单30,一单50,慢慢在赚钱,他呢,不知道父母的辛苦,自然更不会感恩父母的付出。
换到自己的孩子身上,又何尝不是如此?
孩子总以为,钱是从天而降的,就像父母对她的爱是从天而降的。
但不是的。
对于孩子来说,爱的教育很重要,但除此之外,良好的合理的金钱观同样重要。
因为,总有一天,当他们面对这个社会的时候,会发现:世界并不如愿,且父母的钱,永远不会源源不断。
而那个时候,不珍惜的时光都已经溜走,在残酷的社会里,她们能够依靠什么呢?
当然,一定会有人说:万一成了亿万富翁怎么办?
我想说:希望她能够有这个命。但这概率,比中500万概率都低。
04
其实,经过上面的两件事,我已经下意识多培养两个孩子的金钱意识。
之前,她们觉得妈妈的钱,真的花的好容易啊。
但现在,她们明白两件事:赚钱是很不容易的事,所以花钱一定是有限度的。
比如,不能随便浪费。不管是食物,文具,还是纸张,都要合理利用。
比如,带他们去超市的时候,会有限制的数额,一旦超过30元,就不能再满足。
有时,家里人也会费解:又不是没钱,有没有必要这样做?以后会不会有缺失感。
我觉得,所有事情都有两面性,但一定有一面事能够在她们生活中被放大的。
那么这件事最重要的意义是让他们知道——花必要的钱,花重要的钱,花值得的钱,比其他事更重要。
– END –
小愚说:
大家好,我是小愚。今天这篇文章欢迎大家讨论噢。
午安,喜欢今天的文章,记得右下角点赞噢。
推荐 阅 读
#生活笔记#
●●●
点个赞,当作鼓励哦~
————————— END —————————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298元,专属会员社群,免费资源无限下载,每周更新会员专属资源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徽: 402999666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