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天下苦国产古偶久已。
从早期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到近期的《长相思》
每部古偶的播出都伴随着众多非议。
原因很简单,
除去演员的粉丝们,
没有人会喜欢看布景粗制滥造,
演技生硬无比,
面对路人缘崩盘,评分跌破底线的情形电视剧的制作组自然不会坐以待毙。
为了面子,为了能拿到下一部剧的投资制作组开始掏腰包刷评分。
殊不知这种刷分行为引起了观众更大的反感。
一时之间,评分网站上的古偶词条变成了制作方和观众斗法的场地。
制作方疯狂刷五星。
观众又狂刷一星平衡。
轰轰烈烈一波三折的剧情比古偶本身还精彩。
古偶=烂剧=瓜
这个等式刻在了无数吃瓜群众心中。
但为什么口碑蹦成这幅模样古偶题材的电视剧依旧一部部的出?
投资人不是傻子。
存在即是合理。
古偶在赚钱能力和数据上一直不差。
在生活中无处恋爱、无时恋爱的女孩儿们。
总是要有个地方来寄托自己的恋爱情绪的。
这使得古偶有着广阔的市场。
毕竟谁不希望自己的“恋爱对象”是个风度翩翩的帅气美男子呢?
广大观众们有着需求却又强迫在翔中淘金。
这才有了文章开头的那句话。
天下苦果然古偶久已。
古偶的破局之剧
就在观众们被一张张磨皮僵尸脸古偶折磨的不成样子时。
有这么一部古偶,不声不响的爬升到了豆瓣热搜的top。
它就是首部古偶种田剧——《田耕纪》
从它独特的名字就可以看出,它与以往那些个古偶剧都不一样。
毕竟一般偶像剧哪儿敢跟“田”字沾边呀。
此前古偶剧的男女主不是个皇帝妃子,也得是个王爷郡主,甚至有时候是天上的神明。
他们仿佛生来就是为了恋爱而来,为了恋爱而死,江山事业都可以为爱陪葬。
而我们这部剧的主人公蔓儿可不一样。
蔓儿出身农户,在见识到家里人为了一片猪肉抢的鸡飞狗跳的之后脑子内就剩下了一个念头—搞钱。
为了搞钱,蔓儿是什么都能干,什么都敢干。
比如卖脸!
没错卖脸!
蔓儿充分利用了男主沈诺的美貌。
让沈诺当街给姑娘们写情话、读情话。
可以说是将直播打赏和粉丝见面会这两个套路融合一体搬进了古代。
没有因为男主的脸变成失智恋爱脑,反手将男主拿去卖钱,《耕田纪》应该是头一份了。
除了女主事业心强这个看点外,剧里的笑点是真的搞笑。
之前有太多打着喜剧标签的剧,里面的笑点包袱尬的让人脚趾扣地。
来看看剧中二伯母的表情包。
发疯时双臂抡圆化身旋风。
劫后余生抖成筛子。
真实到让人真心发笑。
真实,这是《耕田纪》的第三个看点。
现在古偶剧中最难得的东西就是真实。
从服化道的外在来说,此前的片子演员磨皮磨到黑人来都要白两度。
甚至是吃饭都要做模型,吃空气。
从角色塑造的内在来说,个个刻板片面,好人坏人出场便知,就连角色背景故事都大同小异。
在《耕田纪》中我们终于能看到正常肤色的演员。
也终于能看到让人又爱又恨的小角色。
还拿二伯母举例。
她开场就抢女主的肉吃。
偷奶奶的鸡蛋,栽赃给女主的母亲。
她的行为逻辑和角色形象,按一般套路,应该是个提供笑料的反派角色。
是那种不停犯蠢又不停的给女主使绊子,让女主刷经验的恶毒亲戚。
但《耕田纪》却不一样,它赋予了二伯母一定的复杂性。
二伯母看到蔓儿被孙家绑在柱子上准备让她去陪葬时,二伯母不顾自身安危冲了出来。
以女子之身,用棍棒对抗刀枪。
更是在之后支持蔓儿撕毁婚约。
二伯母变“好”了吗?
似乎也没有。
她的身上依旧有“不好”的品质。
比如跟村口的妇人们吹牛自己的事迹。
这样的亲戚塑造,是很真实的。
你我身边可能很少有彻头彻尾来谋害我们的坏亲戚。
但永远不缺乏像二伯母这样,内心出发点是好的,但生活中表达上有着无数缺点的亲戚。
种田题材之热
作为国内首部种田文改编的电视剧,《耕田纪》在类型上进行了新尝试,在内容上保证了应有的质量,给了观众们一个支持的理由。
其实种田题材虽然在电视剧上才出现。但在小说圈子中已经盛行很久了。
如今,已经独立发展出了一种创作类型——种田文。
这种文多以主角在农村创业,记叙主角田园慢节奏的生活。
故事节奏一般很慢,情节冲突一般也很小。
可以说,种田文在以快节奏大冲突为卖点的网文中,是一个异类。
这么一个网文的小众题材是如何在这几年中快速发展让众多观众都爱不释手的呢?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网文类型文的匮乏。
我国网文事业从本世纪出开始乘着经济发展的东风快速发展。
从包罗万象的起点,到只做女频的晋江,再到层出不穷的诸如番茄红薯之类的小网站。
各个网文平台在二十年间在网文领域卷生卷死,给作者开出了高保底,高全勤,高提成种种福利。
不停的造神文化,让众多有着写作梦想的年轻人做着网文财富自由的梦。
同时,网文写作不受地域与时间限制的便捷性和低发布门槛的过稿率,让无数年轻人涌入了这个行业。
新鲜的血液让网文不停的发展,在二十年间就形成了不亚于好莱坞类型片制作的产业链。
网文早期题材如男频的玄幻、修仙、都市、兵王,女频的霸总、古言等类型早已经发展成了固定的套路。
三章必出的金手指,无尽的追妻火葬场,男女主必有的高贵身份,读者们早就烂熟于心。
读者看着故事中的人物毁天灭地,却引不起心中一点波澜。
说白了就是看太多了,腻了。
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套路新的类型文。
种田文作为一个新兴的,在故事设定,故事情节,故事节奏,都反传统的类型。
自然会受到大家欢迎。
另外,城市化高的今天,年轻人几乎完全脱离了乡村。
我们成长在城市。
我们工作在城市。
但我们的基因进化似乎跟不上社会的进步。
英国《科报告学》刊登了一篇调查报告。
报告证明了人类有亲近自然的倾向,绿地环境不仅能缓解压力,还能重塑神经,让大脑更聪明。
正是因为可刻在骨子里的亲近,让生活在钢筋水泥中的年轻人无比的渴望乡村生活。
这种渴望的需求与为了生活在城市打拼的现实状况形成了矛盾,让“云”乡村的生意火爆起来。
从唯美小资风的李子柒到朴实无华的华农兄弟。
从网络平台的博主到湖南卫视的慢生活综艺。
爆款的成功与人们有这样的心态不无关系。
当劳累了一天的人们点开视频时,我们的心就跟随他们一起拥抱了乡村,拥抱了自然。
种田题材的作品跟这样的视频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更何况文化作品是经过创作者精心设计过的。
观众的带入感会更强。
乡村生活会更加美化。
让人在好奇的同时心向往之。
最后不得不提起,中国人的DNA中刻着种地情怀了。
作为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
似乎每个中国人都有着种地情怀。
有院子的在院子中种。
有房顶的在房顶种。
什么都没有的就在阳台种。
这种疯狂的种植行为除了能反映出人们对天然食材的追求,更能反应中人们对“建设”的追求。
种地本身是一种基建似的建设行为。
是一种通过努力,让荒地焕发生机的行为。
这种行为能激发人类大脑的奖励机制,让人们沉溺于多巴胺带来的满足感中。
有多少人看着自己田地中的硕果累累开心无比,心情就好像是自己组建了一个小王国。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满足感。
人们才会如此沉迷基建类的游戏。
比如文明五
比如城市天际线。
让人玩儿起来一不小心就到天明。
但这种基建类游戏是有入门门槛的。
如果想要通过这类游戏获得成就感,就要投入足够的心血。
像城市天际线的路网规划,需要玩家有近乎职业的水平。
在生活节奏快速的今天,人们没有时间深入学习自己本专业之外的知识。
这使得没有什么建设基础的玩家望而却步。
而种田类的文艺作品则没有这样的限制。
规划费劲心力的地方已经由创作者帮助观众完成。
观众只需要用放松的心情跟着故事走就能获得最佳的建设体验。
用“种田”治愈心灵
一个好的种田作品就应该是这样的,有着慢节奏轻搞笑。
它不需要惊天动地的冲突。
也不需要要死要活的爱情。
只需要让观众跟着主角一起在乡村慢慢成长,看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硕果累累。
当主角穿越田间,风吹弯稻田。
那稻田似是打在了我们脸上,那毛穗挠的我们心痒痒。
如果你奔波劳碌,被繁复的生活压的透不过气来。
那我真心的将《田耕纪》推荐给你。
我相信它一定能带着你的心灵飞跃城市拥抱自然,治愈伤痛。
全文,完。
————————— END —————————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298元,专属会员社群,免费资源无限下载,每周更新会员专属资源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徽: 402999666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