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
卡妞我们走公众号已正式更名为“高端卡世界”,大家可不要迷路喔。
今天的文章主要面向一些非专业人士,毕竟我本人是个文科生,没有经过金融和银行相关的系统培训,不敢班门弄斧。内容如有不恰的地方,还请各位大佬高抬贵手,予以指正。
写在前面
每接触一个领域的时候,我都喜欢研究它的商业模式。这个领域如何创造价值、传递价值,收获价值?
首先就是盈利模式,因为只有稳定的盈利才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
所谓的“利”不仅指资本,还有资源。所以大家会看到滴滴、拼多多等互联网企业前期疯狂烧钱,目的当然是为了获客,为了瓜分市场。有了大规模的客户,资本才能手到擒来。
当然,并非所有客户都是资本。
对于银行来说,最典型的就是一些羊毛党,严重破坏银行的利益链;还有一些信誉差的客户,不仅给银行造成了资金损失,还增加了银行的催收成本和坏账率。
但是银行不会因噎废食。只要留足利润空间,同时对不良客户加以监控和限制,必然能把这部分损失降到最低,没准还能收获更多品牌价值。
你敢说羊毛贩子收新户人头、收票券不是在为银行做免费宣传吗。当然其中某些行为是违规的,所以招行也顺势送了一批人去吃牢饭。
关于信用卡的本质
我们说回到银行。
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主要是揽储和放贷。揽储是相对赔钱的事,因为要给客户付利息;放贷是相对赚钱的事,因为是收利息的。
所以你会发现,一般只有理财经理会为你推销一些理财产品。而银行的小领导们,可能不会理会你的几百几千万存款,但是只要你一提到贷款,他们绝对会两眼放光。不信你试试看。
而我们要研究的信用卡,本质上相当于小额的无抵押、有一定免息期的信用贷款,属于贷款业务的范畴。
和贷款相比,信用卡的优势在于:对银行来说,客户每月回款,便于实时监测,风险低,每月消费,利润高;对于客户来说,信用卡象征身份和消费能力,不影响征信健康,还能享受到免息期和附加价值。
这当然是互惠互利的事。
学金融的读者可能会说,银行把信用卡划为中间业务啊!中间业务是指银行作为中间人的角色,通过信用卡这一工具,在持卡客户和商户之间插一杠子赚手续费或佣金等部分业务。并不是信用卡的本质。
信用卡的收入之一
既然是贷款,首先要靠收利息赚钱。
很多人说信用卡是有免息期的,自己玩卡这么久也没被银行收过利息。
那是因为你进对了圈子朋友,别用你的优势条件去丈量别人的思维方式。
就像在你眼里,娶老婆就是为了洗衣做饭生孩子;其实别人眼里,娶老婆是一种强强联合,或者强强联核。
我记得十多年前那会,我们都管信用卡叫“透支卡”。
我爸需要周转的时候,直接去ATM把信用卡里的钱取出来用;还有身边的很多朋友也是如此。在他们眼里,信用卡就是用来取现救急的,谁有心思去研究积分和权益呢?
可想而知,一天万五的利息,银行赚的有多开心。
再加上取现手续费,一般0.5%到3%这样吧,也不是一笔小钱。
还有很多人被银行收取年费。
我们都知道有的年费是可以消费减免、积分抵扣,或者沟通协商返还的。但他们不知道啊,被扣了就扣了。
我还曾经帮我妈讨回来三年前的一笔几百块年费,金卡的。
还有信用卡逾期的违约金和利息,很多人都不把征信当回事,更别说这部分钱了,他们也不知道可以沟通解决逾期送报问题,退还这些费用;或者知道了,懒得去执行,没时间去执行。
还有银行最喜欢推销的分期业务和信用卡消费金。只要宣传一下分期的手续费多低廉,消费金高达30万,总有那么几个缺钱的人看上了,又是一笔收入。
还有短信通知费、动账提醒费、挂失换卡费等等,即便是我们这些玩卡的,手里十多家信用卡,平常如果不仔细查查账单,也没准被扣了不少。
上面这些资金,可能在你眼里是小钱,但是通过规模效应产生的利润是巨大的。
所以我理解的信用卡,一大部分收入,赚的都是懒人的钱。
信用卡的收入之二
如何去赚勤快人的钱呢?也不难。
信用卡是一种消费工具。一旦养成了信用卡消费习惯,你的每一笔消费都会为银行创造价值,也就是银行收取的手续费。交易量上来了,利润就源源不断。
银行为了鼓励客户给自己创造价值,会设定一些有分和无分的商户类别。如果在境外消费,不仅有多倍积分,还提供消费返现回馈。
为什么信用卡相继推出了支付宝微信多倍积分活动?真的是因为赚的手续费更多吗?
不一定。只因为微信和支付宝的客户量太庞大,他们在争夺这部分客户的消费习惯。
获客,获客,获客!有了客户,一切才能生生不息。
当银行拥有了一些忠实客户,就可以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了,比如在自己的信用卡平台卖车、卖表、卖包、卖酒店旅游等等,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关于信用卡的成本
说完了收入,我们还要考虑信用卡的成本。为了搭建信用卡的利益链,银行会耗费相当大的人力和物力。
虽然场地可以利用现有银行网点,人员可以用现有银行员工,但独立的信用卡系统、审核系统、风控系统需要特别搭建。专门的审核人员、客服人员、营销人员、催收人员需要管理培训,卡中心需要设立,营销推广方式需要设计,制卡、发卡、产品功能这些都是成本。
商业的本质是互惠互利,银行当然会想办法降低成本,合作共赢。
对内很容易,让信用卡的新户收益和网点的业绩指标挂钩,让高端卡门槛和客户行内资产挂钩、还有前一段时间的ETC推广联动,都是很低成本的营销方式。
对外呢,最典型的就是商户合作。我们会发现银行非常喜欢与一些大型连锁的餐饮、超市、商场联合推广。那些没有名气的小商户,安一台XX机已经仁至义尽了,银行还是很现实的。
比如本餐厅使用X行信用卡消费100-50的优惠活动,商家可能给到每单20元的让利,银行来补贴另外30元(强势一些的商户可能让银行来补贴所有优惠)消费者在受益的同时,也会成为银行和商户双方的潜在忠实客户。
假设这个活动限制每人仅限参加1次,全国共20万个名额。一次活动的成本在600万左右(其他成本在合作双方内部消化了)以招行6000万信用卡客户数量举例,开一个1毛钱抽奖活动就能回本了。
何况相比于活动产生的获客能力和口碑价值,这个600万的成本,在银行眼里真的是小钱。
还有就是银行购买一些服务的成本,比如权益、里程、礼品。
先不说很多人懒得用权益、忘了换礼品,让里程白白过期,无形中降低了银行的开销。
银行总归有方法通过合作共赢的方式,让这些成本变成小钱。
真的要让银行赚钱吗?
既然我们已经了解了银行的赚钱模式,很多人会觉得,只要我拼命让银行赚钱,就能成为银行喜欢的人,银行就会给我提额,给我批高端高额卡。
拜托你想想信用卡的审批流程吧大哥。
真想把利益放在第一位,就给每个人发一张卡,刷的多的就下,刷的少的滚蛋。不能这样。
银行为什么给信用卡设置重重门槛?为什么工作稳定,有家有口,高收入人群更容易实现高额度?为什么一旦负债过高、或者丢了工作,就容易引发信用卡降额?
永远不要忘了,信用卡象征你在银行眼里的信用价值,说白了就是你在银行眼里值多少钱。
信用卡的额度,就是银行在告诉你:兄弟,咱俩之间值这个数,拿去花。
当你把钱借给靠谱的朋友,你的想法一定是这样的:我不在乎你给我多少利息,因为我不差钱。我不在乎你拿去做什么,但是不能做高风险血本无归的事。只要你守信用,能按时还钱就行,千万别辜负我的信任。
真巧,银行也是这样想的,银行真不差你这点利润,他盯住的是本金。
你想给银行贡献点分期手续费,银行有理由怀疑,这小子是不是钱还不上了?
而且银行非常聪明,它会实时监测到你的还款能力和经济状况。
当它预知到你可能发生经济危机的时候,哪怕这个月还上了,下个月就不一定借给你那么多了。
银行还可能会监测资金去向,一旦进入金融领域直接封卡。
所以那些科学养卡的方法在我眼里都是无稽之谈,因为太过本末倒置了。
还有那些接到分期电话不敢拒绝的人,你真的觉得营销部门有权限控制你的额度吗?把控这些的必然是风控系统。
综上,你大可不必去研究银行的盈利模式。
只要你能证明自己的还款能力、稳定性、低风险,你就是每家银行最信赖的人。
高端卡世界公众号原创
————————— END —————————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298元,专属会员社群,免费资源无限下载,每周更新会员专属资源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徽: 402999666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