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赚怎么赚钱-罗永浩:我今天的成功,是花了6个亿买来的

图片[1]-微赚怎么赚钱-罗永浩:我今天的成功,是花了6个亿买来的-优创圈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它。

来源 |得到

作者 |罗永浩

编辑 |栗子

排版 |苏苏

出品 |投资人说()

欠了6个亿外债的罗永浩,今年可能真的要还清了。

自2018年下半年出现经营危机以来,老罗和他的锤子科技最多时欠了银行、合作伙伴和供应商大约6个亿的债务。

尽管债台高筑,但老罗显然没有向生活低头。

在把手机业务出售给字节跳动之后,去年4月,老罗选择成为一名主播,签约抖音,正式切入直播带货领域。

去年4月疫情期间,正是直播带货风头正盛的时候。淘宝捧红了李佳琦和薇娅,快手的辛巴也如日中天。

而抖音当时却并没有直播带货的顶流人物。老罗和他的团队,过往也并没有任何直播带货的经验。

几乎没有任何人看好罗永浩。外界对他普遍都是冷嘲热讽,嘲笑他「看别人做直播带货赚钱。为了还债,自己什么也不懂,却还跑去做直播带货」。

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这句话是「老罗语录」的一句经典。

对于外界的嘲讽与质疑,罗永浩根本没理会。直播带货首秀当晚,老罗直接刷新了当时所有直播电商的交易记录,让质疑他的人大跌眼镜,瞠目结舌。

一段时间之后,罗永浩才公开回应,不认为自己为了还债而去做直播带货有什么不好。

并且在真正做了直播带货之后才发现,直播带货一点都不简单,自己真的想要努力做好这份工作。

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认真不是为了赢,我就是认真」。

一年多的直播带货,老罗交出了一份30亿的答卷。

这份答卷不仅让老罗偿还了3个亿的债务,还因此在4月8日2021抖音电商生态大会上,被授予「卓越星推官」的年度奖项。

大会现场老罗直言,关于剩下的债务,「年底应该差不多还完了,如果没有什么特殊的天灾人祸的话。」

罗永浩透露,今年,交个朋友直播间和它的兄弟公司,将做好4件事:

第一,和抖音一起把直播电商、兴趣电商做好,服务好消费者;

第二,为更多的直播电商和明星提供产品供应链服务及相应的幕后支持,服务好明星和网红主播;

第三,为更多的品牌商提供抖音平台上的一站式代运营服务及营销推广服务,服务好品牌商合作伙伴;

第四,将开办直播网红培训学校,培养更多的带货主播,为整个行业输送人才。罗永浩自己将担任名誉校长和培训讲师。

这些业务的收入目标,是100到150亿。

之前有网友调侃老罗,用自己的经历,谱写了一部「真还传」。无疑,这份调侃,饱含着对老罗的鼓励和认可。

老罗太能折腾了,就像吃了炫迈口香糖,根本停不下来。

从一个摆地摊的普通草根,到新东方名师,到创办牛博网,到创办锤子科技,再到如今成为直播带货四巨头之一,他的每一段经历之间,似乎都毫无关联。

但老罗却在每一段事业里,投入了全部的精力,力求做到最好。

即使不是,也要有所收获。

2017年4月,得到创始人罗振宇曾经和罗永浩做过一次《长谈》。那次长谈长达9个小时,创造了电视节目的记录。

在那次长谈对话里,罗永浩围绕创业者面对的八个重要问题进行了分享,包括关于创业、产品、用户、投资人、高管、员工 、合作伙伴、自己等。

这段内容,即使放在今天,依然非常有价值。尽管罗永浩的锤子手机项目失败了,但他今天在直播电商领域的成功,离不开过往经验的积累沉淀。

所以我们特意对那次长谈进行了整理,希望能够给你带来启发。

01

标签一旦贴上,很难去掉

其实有的时候就是这样,你自己知道的,你和真相,和公众眼里的,你这三件事永远都是三件事,不是一件事。

比如说这些年人贴在我身上标签的那些东西,其实跟我没有特别大的关系。

比如说彪悍这件事,是在新东方偶然一个课上,偶尔讲的一句话,但那个传出来以后是传得最广的。

对我来讲,我在教书的那几年,试图给学生传递的价值观和我的生活态度里边,其实那个是微不足道的一块。

但是它会被过分强调,以至于早年的时候见到任何记者都会问这个东西。

情怀也是。

我们发第一代的操作系统,在那个发布会上,全程我就提了这么一句,结果这一句被很多偏文青的媒体记者当成一个事,然后去讲。

我们今天面临的一些尴尬,是有些讽刺我们的人会拿这个去说事,说这家不是卖手机的,是卖情怀的,这个是一种。

另外一种,我们出去跟人接触的时候,对方想跟我们合作,他误以为我会很好这口。

比如说他是一个中小规模的供应商,然后想跟我们做生意,他就会坐下来以后先说,我们也是很看重情怀什么的,说这种试图拉近距离的话,我也是很尴尬。

但这些标签别人贴给你之后,是不是真相不重要,它会一直跟着你走。

02

企业成功往往不是因为产品本身

在整个人类的电子消费品的历史上,真正懂产品的老板一个手就能数过来。

博朗兄弟是懂产品的,盛田昭夫是懂产品的,乔布斯是懂产品的。

剩下那些,比如三星这么牛得冒烟的企业,哪一任老总是产品经理型的呢?

所以说,商业成功不是一定要靠产品成功,可以依赖很多其他因素成功。

只是在我固执的那个信仰里面,就说我认为消费者花钱买的是产品。所以我总是希望一个企业的成功,是因为产品成功而不是其他的,但是现实世界并不是这样的。

所以很多企业都不是懂产品的,却一样很成功。

从这个世界正常运作的规律和道理上讲,消费者花钱买的是产品,肯定不是渠道,或者是你们家广告做得好。

虽然客观上会产生这个结果,但是消费者的主观意愿上,一定认为自己买的是好的产品。他一定会认为,在这个价位我买的是最好的产品。

实际上消费者为什么会这样想呢?因为他掌握的信息有限。

所以如果我们用科学的理性的方式,对这个整个行业的卖和买的关系进行分析的话,你就会发现:

往往最成功的企业不是因为他产品做得最好,而是其他的好。

比如说市场营销做得好,宣传做得好,广告做得好,然后销售渠道做得好或者什么等等这些东西做得好。

就是说商业成功的原因是不一而足,有很多原因。

但没有关系。因为你作为一个企业CEO,归根结底是要找人找钱和定战略方向,你如果能找来人帮你解决你的短板就可以了。

所以很多企业老板很粗放,但他企业管得特别细,为什么呢?因为他有一个特别牛的COO,那就是找人来解决这个问题。

他们可以判断出我们大概多少天内卖多少,这是可以做分析的。

比如说天猫和京东都是分别做的分析,到我这儿数据几乎一样,上下差别很小,所以我们基于做这个判断,不能认为说是冒进的。

03

不要自己去补自己不擅长的事情

短板要通过找人补,一定不要自己去补自己不擅长的事情。

你过去四十年人生证明了你不擅长做某些事,结果你现在为了做企业,刻意要把那些补足,这个一定是死路一条。

我换一个角度讲,首先我们企业远谈不上成功,但是五年也没死。

有一个流行的说法,说一个企业创业五年不死,后面死的机率就非常小了。我去看2012年跟我同时创业朋友,也有已经死掉了的公司。

我发现他们共同的特征就是,他试图去补自己不擅长的东西,我认为这个完全是比我过去做错的很多投入产出比最糟糕的事情还糟糕一万倍。

我举个例子,我做企业之前是什么样人呢,我每个月水电费是停水停电才去交,我的电话是停机才去交电话费,我一直都是这样的一个人。

后来我是通过结婚解决了这件事,我结婚以后水电我老婆总是去交,然后电话费她总是去交。

当然我不为此感到羞愧,因为钱是我挣来的嘛,我挣的比我老婆多。所以我觉得她帮我做这些事情,而且她这些本来性格上就特别擅长。

你拿着这个道理去看做企业,就是一模一样的。

你要把自己不擅长,做不好的那些东西找别人来帮你做,而不是你性格上不适合做那个,结果逼着自己往那儿去做。

04

不要满足于赚钱为目标

我理解的理想主义,就是说你不要满足于赚钱为目标。

赚钱是创业过程中的一个自然结果,或者是过程中你刻意打造出来的副产品,本质上它还是要有追求的。

亚马逊是很典型的例子,说亚马逊这么多年都不赚钱,或者是微亏,或者是微赚。

我们说这个企业来到世间,它的使命难道不是盈利吗?那这个企业是一个非常糟糕的企业(不盈利的企业),有这样一种观点。

那我认为是不对的。

我认为企业来到世间是创造价值的,创造价值的方式是真金白银的利润,还是创造了其他的价值,都可以,不能局限于是利润,它要创造其他价值。

但是它跟慈善机构不一样,你不能说一直亏损去做什么好事,学雷锋,这不行。

但是以亚马逊为例,它多年以来的亏损,甚至有理论认为它是精确控制的亏损,因为如果它每一个财报都保证它的营业额,或者市场份额那种在高速上升,同时利润呢没有,或者是微亏,那投资人其实很放心的。

因为如果它做特别大的利润呢,持续的发展和扩张是会受影响的。如果它做了一点点利润呢,也有危险,危险就是说,当一个企业微亏的时候,大家不会去算它的PE这些东西,不会算它的市盈率这些东西。

但是如果你微赚,相对于你那么可怕的估值,市值,大家就开始说你这个,比如说你市盈率是什么两千倍,这个太不健康了,肯定是企业出了问题,会有这样的说法。

所以呢,我是觉得做企业它的价值不仅仅是体现在一定是真金白银的盈利。

我举个例子,如果亚马逊还能以今天的速度持续发展,然后全程都是每一个季度财报都是微亏的,你说这个企业有没有价值?

我觉得非常有价值,因为它在过程中解决了无数的问题,无穷无尽的好问题,都是对社会有益的。

那如果企业只是单纯追求利润,那比如说以我们做产品的企业为例,现在最成功的假使是五个巨头,五个巨头全是搞渠道出身,没有搞产品出身,全是渠道巨头。

那你争来争去,对这个世界是零和游戏,它没有价值。

所以我觉得,为什么我们这个企业挣钱以后也是要始终讲理想主义,要有追求,就是说我理解的好企业是要有在金钱之上的(理想主义),但不是说放弃金钱。

金钱始终是个基础,金钱至上要有更高的追求。

所以如果我放权找一个接班人的话,我希望是这个样子,而不是说他是个职业经理人,变现能力比我强几倍就可以了,那我肯定不希望是这个样子。

05

今天已经没有人会觉得我们是外行了

今天只是有人觉得我们做得不好,这是事实,至少商业上是做得不好。但是认为我们外行的意见基本没有了。

至于业内人士,差不多从看到T1(初代锤子手机)开始,就能判断我们是严肃做手机的,而不是贴牌啊,赚一笔快钱,或者捞一票走人啊。

其实看到T1,业内的人都可以做这个判断。这个观点早期公众舆论和媒体还持续了一段时间。但是后来,其实媒体也很少有这样的了。

初期的时候特别明显,就是做第一代的软件发布会,做第一代的硬件发布会的时候,经常听到的最多的负面意见就是说,你还是说相声去吧,说你还是搞教育培训去吧,你懂个屁手机。

现在呢,我倒是偶尔谈到一些人工智能,我其实也不懂人工智能,人家问,我就聊了两句我的想法,然后他们就说你还是做你的手机去吧,你懂个屁人工智能。

图片[2]-微赚怎么赚钱-罗永浩:我今天的成功,是花了6个亿买来的-优创圈

06

机会只会留给还在牌桌上的人

转行做消费品,这个老板不是科学家一定做得更好,是科学家反倒做得很少有好的。

人类电子产品的消费历史上有三个格外不一样的公司,就是博朗电器,四五十年代,五六十年代是它的黄金时代。

然后是索尼,七八十年代是它的黄金时代。然后再加上这个乔布斯,这三家公司跟同时代的所有的做电子产品的公司,都有一个显著的不同。

我们从用户角度体现出来就是产品设计得好,细节很细腻,然后做了一些非常优秀的让人惊喜的价廉物美的一些东西,是平庸的那些电子巨头们做不出来的东西,这是从消费者的感知。

从研究企业的感知去看这三个公司共同的特征是什么呢?

科技公司本来跟文青创业一点关系都没有,科技行业天然的捏在理科生手里的概率,远大于捏在文科生手里的概率,但是这三家公司(博朗、索尼、苹果)为什么不一样呢?

它要么是创始人,要么是整个创业团队兼具文科生和理科生的智慧。

所以我们今天去看这三个传奇的科技巨头,电子巨头,共同的特征是核心的团队或创始人,兼具文科生和理科生的智慧,才使得他跟别的科技公司完全不一样。

锤子的目标和定位就是打造差异化的产品,参与下一次平台升级的浪潮。

我们还是要做跟这个行业不一样,并且创新的东西,那这个东西在任何时代都是有需求的,差异性的追求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所以,我觉得,我们迟早还是能走出一条,很大的路。

同时,没有意外的话在下一代计算平台取代平板电脑和手机之前,我们会有大概8到10年,整体上创新乏力的一个时期。在这个平台上,除非出现新平台。

那在这个平台创新乏力的8到10年,如果我们能把差异化的东西比今天做得更好,我们当然没认为自己做得足够好。

只是说如果做得更好,我们有希望在这儿弄出一个特别大的一个份额来,这个是很有信心的。

有一个例子,为什么智能手机苹果能做,是因为它原来就是做电脑的,它做MAC的时候软件、硬件全是自己做,虽然它在那一场平台战中输给了微软,输是输了,但是它还是选手。

所以在下一代的智能设备竞赛中,它仍然是选手级的。

而那个时候输了以后就转行做别的,做打印机去了的人,就回不来了,因为你没有储备,你要有人才储备,软件硬件都能自己操控,是这个意思。

所以要考虑这个梦想的话,我就不能放弃手机。就算我有一天真的不喜欢手机了,也不能放弃。

我必须做这个时代最大的计算平台,才有机会成为下一代最大平台的一个预备选手,是这个意思。机会只会留给还在牌桌上的人。

07

锤友不是我的粉丝

我们一直把锤粉叫锤友,不是故意的惺惺作态,是我很了解这个群体。

我从搞英语培训时期,就一路都有这样的人,我能打动他们,一个很重要原因。

就是在理念上,在价值观上,我本质上跟他们是一类人,所以他们看着我在公众眼皮底下,做这些事情,包括得瑟,包括失败,包括成功的时候,他们从我身上,其实是找自己。

有一些事情想做,因为机缘巧合没有做成,或者是有一些事情他想做,但是不方便做,或者是怎么样。

他们不是我的粉丝,他们是某种信念,某种价值观,某种生活态度的粉丝,只是我凑巧在这几个他们高度认同的方向和领域上,凑巧做了这些事,并且走进了公众视野。

我们盈利的时候,下面全跟疯了一样的欢呼和叫好,我们有一些合作单位去了以后特别奇怪,说你是一个老板,做企业的一个臭生意人,为什么你赚钱了他们哇哇乱叫,你是跟他们分吗?他会问这样的问题。

但是从我们自己的角度,特别理解和知道他们到底是想做什么,因为就是我讲的他们是某种理念价值观,人生态度,这种东西的粉丝,我刚好呢,走进了他们的视野,并且代言了执行者的一个角色。

08

“我就喜欢那种彻底辜负自己天分的天才生活态度”

对我为什么执迷不悟,一意孤行地继续做手机,感到痛心疾首的所谓罗粉是有的。

他们很希望我回到以前那个状态,可以任意想说什么说什么,快意恩仇,然后想说啥说啥,想骂谁骂谁。

然后呢,靠做一个类似脱口秀,或者写专栏这种方式,个人活的很好,不差钱,同时还可以很随意,不受现在这么多约束,还要忍这么多东西,这个是善意的。

所以他们这些人会希望我不要做手机了。

但是人各有志,我有时候开玩笑,故意扯一些淡,我跟他们耍贫嘴,我说我最欣赏那种彻底辜负自己天分的那种天才的生活态度,就扯这些耍贫嘴,没有跟他们严肃的去交流。

但是这种人给我留言非常多,他们很希望我不要做手机了,回去像以前那样,过快意恩仇的生活。

但是对于我来讲,事业上我是有梦想,有追求,有一个远大目标的,所以这些就不是什么事了。

09

挖人就跟谈恋爱一样

最困难的说服应该就是锤子产品线的负责人吴德周。

第一是我们谈了七个多月,第二每次我去上海出差都给他说动了,但是因为我不住上海,时间稍微一长,就有点缺联系。

挖人就跟谈恋爱一样,要经常见面。所以搞到最后就很头疼。

有一次,他有四五个朋友都极力支持和鼓励他出来参与创业,然后那些人里有些跟我交情深,有些不深,但反正也都挺支持的,就劝他来我这儿。

我就给他们几个说,他正在动摇,咱们哥几个一块打包去一趟上海,就当旅游了,选个周末去。去了跟他吃饭,这时候我不说话,你们你一嘴我一嘴,都是老哥们,这样的话给他说崩溃了,就一次谈成。然后他们也觉得好,都同意了,我们约好了周末的一个晚上。

结果是这样的,五六个哥们一起去,其中有两个周六就要出国,所以我们周五必须凑齐人去,周六的上午见了面,中午吃顿饭,下午他们就去机场出国,要不然再凑齐这么五六个说服团是很困难的。

结果,勉强凑齐了,这些人都很忙,有很多都是公司CEO,结果到了那天晚上要走的时候,其中一个公司出了紧急会议,本来九点多航班,结果到了11点多会还没完,然后他就跟我道歉,说去不了了。

他去不去还挺重要的,所以我很焦虑,我就说你到底能几点,他说可能得12点以后了。可12点以后就没什么航班了。

在焦虑之下就想起来我以前认识一土豪投资人,他跟我讲有租私人飞机的。然后我问了一下价钱,还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吓人。

北京到上海的话好像16万左右,当然我不能用公司的钱,我就自己掏腰包,租了一个私人飞机。

包完以后,我告诉他你几点我都不怕,我说这个飞机可以等到两三点钟,他说那用不了,我12点就结束。之后,我们一点多钟凑齐了这六个人的说服团,连夜飞到上海去。

这个事我没跟德周讲,但是他们跟他熟就讲了,讲完了德周就很激动,他就说这个诚意有点过了,当然他也了解情况,我们不是故意表演给他看。所以当天那几个老兄弟,你一刀我一刀的捅他,捅的不行了最后就同意了。所以这个事还挺有意思的。

10

小公司靠产品可能击败大公司

科技行业确实比起别的行业更让人感到兴奋。

我如果卖糖水,卖可口可乐这种东西,可能只要经营没出什么大的问题,一个成熟的职业经理人团队维持几十年,上百年都没有问题。

原因是那个行业不可能出现什么大的革命性的东西。

所以你固有的品牌和资源优势和成本优势会持续保持领先,除非您犯严重的恶性错误。

那万一有一天他被另一个糖水打败了呢?也是本质上是个零和游戏,但是如果到科技行业里呢,第一没有百年老店,这个是最让我欣慰的事。

我讨厌一个领先者,由于固有的优势和资源,始终领先,这个不是我希望看到的世界。

所以我很喜欢科技行业,就是第一科技行业没有百年老店,而可口可乐你穿越三百年,只要地球还在,它可能还是那个样子。

所以我喜欢科技行业核心的东西在这里。

另外只有科技行业,才能出现小公司打败大公司,核心还都是靠产品,而不是靠运气或者是其他莫名其妙的东西。

他要真正比别人做的好,给人类带来了更多好的东西,才获得了成功,才有机会打败大企业。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我能想象最大成功就刚才说的,我如果能在科技进步的这个历程上,在某一个领域,能够做一个伟大的公司,使得它在某一个领域给人类带来进步,让创新往前提升了几年,如果能形成这样一种看法,是我能想象到的给我最大的一个回报。

11

创业五年,最大的变化是宽容

这五年真正的变化,是我觉得我比以前看待问题的时候,宽容了很多。

这个不是由于我以前不要求进步,现在要求进步,而是见识多了很多。

就是说我跨到另外一个领域里,并且操办了一个比较有规模的这么一个事情,使得我有机会看到更多的东西。

那接触这些东西的过程中,因为视野变得广了一些。

所以我对人,对事物,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上就是宽容了很多,多了很多我原来严重看不惯的,现在我都能理解。

虽然我可能不那么做,这里边有好的也有不好的东西。

我举一个例子,比如说客户满意度的问题,那在我比较单纯和理想主义,没有商业经验的时期,看到一个企业宣传说,我们用户满意度97%,并为此很得意地说,我觉得他很没追求,他应该追求100%。

现在看来那个时候的我是过于理想化了,甚至是没有常识。

可是我做企业的过程中,一个是我们的客服工作不断地调整,另外我也看了相关的理论书籍,免得我对我的客服主管进行胡乱指挥的现象。

那我也做了一些扫盲工作,看了一些类似什么《客服圣经》这样的行业里的一些书。

那个过程里提到的一些东西是我过去没想过的。比如客户满意度,首先它有一个理论是告诉你,你就不应该追求100%,即使你成本可控,都不应该追求100%。

为什么呢?因为你正常人群的正常分布,一百个人,总有两三个是流氓,这个是人类社会的通病。

如果一个企业追求100%的客户满意度,意味着你在100个case里,有两个三个流氓去敲诈你。

讹你的时候,你会跟他做了配合工作,这个必然带来类似的人群朝你这个品牌这儿来。

因为假以时日他就知道你是这么一个调性,很快你就会扛不住的,会有这类的问题。

如果没做企业,没接触相关领域的东西,我从一个消费者的角度想,我心目中一个好企业就是百分之百满意度,你为什么要让那两三个人失望呢?

那你为了防那两三个人做了一系列的政策,这个政策必然使得不是流氓的人,过程中由于你这个政策的存在,产生可能的不愉快,甚至有的时候他要蒙受一些委屈等等。

那这些东西是我不做这个行业从来想不到的,等到做了以后就发现这个问题。

所以当我没做商业的时候,我看到一些企业家有一些话遮遮掩掩不说,我会假定他心里有鬼,可能是在做缺德的事情。现在看有些依然是,有些其实不是。

图片[3]-微赚怎么赚钱-罗永浩:我今天的成功,是花了6个亿买来的-优创圈

【投资界的黄埔军校—沙丘学院】第9期班报名倒计时!李开复、熊晓鸽、阎焱、朱啸虎、刘二海等国内最知名投资大咖亲自授课,学制一年半,八大模块,每期50人,一年只举办二期。目前正式学员四十多人,还有少量名额,欢迎您预约面试!

联系李老师 (同微信)

————————— END —————————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298元,专属会员社群,免费资源无限下载,每周更新会员专属资源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徽: 402999666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8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