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周知鱼。
今天的文章来自过稿作者苏面面,一起来看看吧~
01/
前段时间和朋友聊天的时候,她问我每个月写作能赚多少钱。
我大概给她估了个数字,她听完后下意识地说了句:“比我想的少。”
我笑了笑,其实大多数接触过这个领域的人好像都会有这个感受。
这世上有很多事都比写作赚钱,或者说,很多事都比搞内容创作要来钱快。
有次我听见公司销售在打电话,他提到这个客户搞定得很顺利,聊了几句就签了,提成大概有一千二。
我当时敲着键盘心想,如果要赚一千二的稿费,好像比这麻烦多了。
这几年常听到有人唱衰写作,从以文字为载体的平台,到写文章的工作领域,大家总会表现出一副不看好的态度。
要么是说现在的人没有耐心阅读,要么就说会取代基础写作。
我觉得这些想法部分是对的,但同样也是片面的。
因为写作的价值并不仅仅被几个数字所代表,对我来说,它是一切能力的起点,也是我人生路上非常重要的一块基石。
02/
高中的时候我是个不爱说话的人,不是因为内向,而是因为我的脑子跟不上嘴,一讲话就容易磕磕巴巴、讲不下去。
在经历过几次老师皱着眉头问我,“你到底是什么意思”之后,我就更不愿意主动表达了。
这样的习惯维持到了大学里,我为了学分参与了学生会,但由于不善言辞的缘故,一直在部门做些文书整理工作。
与此同时,我也开始了写作方面的尝试。
最开始投出去的稿子全部被拒掉了,有个编辑回复时指出我的文章逻辑混乱,让我先列提纲再写文章。
我当时根本没有框架和层次的概念,所以总觉得提纲是没有用的东西。
但为了改善过稿率,我还是照着发表过的文章列出了它们的脉络,来学习别人的逻辑技巧。
在我充分阅读了几篇成熟作者的文章后,我终于隐隐察觉出了自己的问题。
我是个想到哪里写到哪里的人,所以段落间的关系可以说是七零八落,压根不成形。
但别人的文章是有章法的,什么时候渐入、什么时候转折、什么时候高潮、什么时候结尾,都有着一气呵成的流畅感。
所以,说我缺乏逻辑,一点也没错。
03/
在察觉到这点后,我开始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
每当我遇到想写的选题或是什么新想法时,我都会在纸上写上1、2、3、4点,反复检查内容间的关系,确保是层层递进后再下笔。
慢慢的,我的过稿率提升了,我的逻辑也不再被编辑诟病。
随着写作能力的改变,我发现自己在说话时也有了新的变化。
曾经我特别害怕学长学姐在开会时点到我,但后来当他们提出一个问题时,我的脑子里可以自动生成一套完整的表达方案。
而在我真的站起来开口时,尽管因为紧张还有些结巴,但我再也不会出现大脑一片空白的情况了。
一次我们宿舍和隔壁起了矛盾,一片混乱之际,我靠着脑子里的灵光乍现条理清晰地她们怼了回去。
舍友拍拍我的肩膀:“你讲话好有条理,她们都被你反击得没话说了。”
那会儿我总觉得是突然开窍,但其实这就是写作锻炼的过程中,带给我的思维改变。
我对观点输出和语句排列变得更敏感,会更善于抓住逻辑漏洞,也更善于发散和整合。
因此,大三之后我不再惧怕表达观点,反而因为大家的鼓励和赞赏,变得越来越愿意在人前开口。
这个特质也在面试时发挥了作用,成功让我在一众应届毕业生中脱颖而出,也解决了后来工作中一系列需要直面客户的问题。
所以我经常会想,如果不是写作,可能我真的成为不了今天的我。
04/
以前看过一句话,说写作能力是成功的基础。最开始我不理解,但近几年越来越感同身受。
因为写作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它既体现了思维深度,也体现了文字功底;既需要你有提取信息的能力,更需要你不断拥有获取素材的能力。
只有当输出与输入并行,思考与理解并重时,才会成就一篇好文章。
写作是把沉淀在作者大脑里的学识拿出来供人翻阅,假如你是一个浅薄的人,就不可能写出值得一读的内容。
能够在写作路上走远的人,都需要不停地打磨自己,把自己变得既具备理科生的严谨,又要有社会观察者的敏锐。
语言技巧和文章架构更不必说,这只是入门必备罢了。
我在坚持写作的人里只能算是个小菜鸟,但即使我很平庸,长久以来积累下来的写作能力,依然能给我一份对口的工作、一份赚钱的兼职、一份流利的表达和一套清晰的逻辑习惯。
互联网纷纷扰扰,但写作者依然用这种安静而坚实的方式守住自己的浪漫,也守住自己慢慢打磨出来的能力。
所以,我鼓励所有人去尝试写作。
但如果你要问我,写作能不能赚大钱?我会建议你考虑换条赛道。
然而,如果你问我写作有没有价值?
我会告诉你,那可太有了。
————————— END —————————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298元,专属会员社群,免费资源无限下载,每周更新会员专属资源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徽: 402999666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