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看看我们的《一季度基民报告》,事实确实很扎心:
今年3月前,确实很多人玩基金都亏了!亏损人数超7成!
丢脸吗?有点。
但是要注意,这里指的是“新基民”。
什么是“新基民”?
报道中的定义就是,持有基金时间还不到3个月的基民。
而如果你把时间拉长,从2020年算起,其实就没那么丢脸了!
因为从以年为单位的周期来看,亏钱的基民占比较少,反而赚钱的基民高达90%!
不信?那我们再来看一组,今年3月份之后的数据对比。
这是今年3月份,支付宝推出的新功能“基金检测”,当时就是因为“大部分基民即使买了爆款基金也会亏钱”而冲上了热搜!
如今才2个多月过去,很多人惊奇地发现,基民亏损占比,已经明显减少!
比如顶流张坤管理的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
今年3月份该只基金近一年收益是113.88%,但是亏钱的人却高达84%;
可2个月后,这个亏损占比已降到了50%左右——虽然这个占比还是很高的,但至少比两个月前少了20%以上。
比如医药女神葛兰的中欧医疗健康混合A。
今年3月份该基金近一年收益是68.68%,但是亏钱的人也高达56%;
而2个月后,这个亏损占比迅速降到了18%左右,亏钱比例比3月份少了40%左右。
再比如老牌基金经理朱少醒的富国天惠成长混合A。
今年3月份该基金近一年收益是62%,而亏钱的人竟也有62%;
不过2个多月过去,这个亏损占比已经降到了30%左右,亏钱比例比3月份少了32%。
看到这里,你就会对今天的问题有了一个稍微清晰的感受:
为什么那么多人会亏钱?往往取决于你站在什么时区去看待它!
如果你站在“今年一月到三月”这个区间去看待的话,那么确实玩基金亏钱的人占了大头;
可如果你站在“今年一月到现在(五月)”去看待的话,那么玩基金亏钱的人又少了很多;
而如果你站在“去年到今年”去看待的话,那么你会惊奇地发现,其实亏钱的人真的没那么多!
毕竟,一个现象并不能代表全部现象,一个事实也并不能总结全部事实,如果我们分层次去看,或许你会对今天的问题有更丰富的理解和反思!
比如,人们更容易被短期业绩迷惑,从而忽略了长期业绩:
刚才罗列的几个数据也可以发现,从短期来看,亏钱的人确实占大多数;但从长期来看,其实赚钱的人占比更多。
虽然不排除有些人短期割肉离场,但是能够持有一年以上、三年甚至更久的基民,赚钱概率确实更大。
所以作为投资者,一定要警惕这一点,尤其是小白,不要轻易被短期波动所迷惑,白白把自己推向了韭菜的深渊。
再比如,市场最牛的时候,亏钱的人往往更多:
2015年的牛市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根据《中国基金协会之投资者报告》显示,过去8年(2013-2019年)基民的亏钱占比情况是这样的:
2013年投资者亏损占比35%
2014年投资者亏损占比18%
2015年投资者亏损占比40%以上
2016年投资者亏损占比45.3%
2017年投资者亏损占比32.8%
2018年投资者亏损占比25.1%
2019年投资者亏损占比不到5%
通过这一连串数据,你可以发现,其余年份的亏损人数占比基本是逐年下降,只有2015年前后,出现了一个波动。
其实,主要就是因为2015年牛市的波动,导致了很多散户也跟着“蠢蠢欲动”。
此外,清华大学还曾对2015年的牛市做过一个统计,表示牛市才是散户亏损的根源。
为什么会这样?主要是因为牛市的时候,人人都看好未来,盲目大喊“4000点是牛市起点”,很多散户也就跟着跑步入场。
结果不久后股灾降临!大户果断止盈,散户却心有不甘,选择了死扛到底,最后白白给他人做了嫁衣裳!
其实,看到这里,你就明白,为什么有人买基金会亏钱,甚至会亏大钱了。
这恰恰反映了,很多人本质上还是不懂基金。
所以,大多数时候,不是你在玩基金,而是基金在玩你!
但是,不要紧!
这篇文章就是专门写给不懂的人看的。
只要咱们沉住气,一步步来,把基金这个“鬼东西”摸熟看透后,以后你再通过基金赚钱,真的就会变得简单很多!!!
01
基民亏钱无非就这三点
(1)持有时间短,容易亏钱
还是拿《2021年一季度基民报告》来说,为什么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呢?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基民持有基金的时间很短。
换句话说,持有时间长短,会影响到你最终的基金收益。
据报告显示:当你持有不到3个月时,亏钱的概率更大;而当你持有超过3年时,亏钱的概率已经不值一提了!
说实话,长期持有这个事儿,网叔也说过N遍了,为什么很多人还是听不进去?
主要就是因为,太多人太渴望赚快钱了!
但是,如果你要赚快钱,那千万别来买基金!
因为买基金是投资行为,赚快钱是投机行为。
投资有明确的目标、特定的收益需求和相应的风险承受能力,是凭借细水长流的积累逐渐靠近目标。
而赚快钱,是投机取巧,是在短时间内汇集大量财富,收益多多益善,风险却抛在了脑后。
最常见的一种现象,就是很多人老是把基金当成股票一样买卖。
而根本不知道,基金和股票是两回事!
基金波动小,股票波动大。
并且基金在7天内赎回,还要收1.5%的赎回费,所以基金并不适合快进快出。
(2)高买低卖(追涨杀跌),容易亏钱
这一点网叔几乎每篇文章都要强调一遍,不要追涨杀跌不要追涨杀跌,因为你很可能会亏穿底裤!
那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忍不住“手贱”?
因为经不起诱惑。
看到现在大涨,就想着接下来还会不会继续涨,而当观察几天之后,发现确实还在继续大涨,于是百般思索之下,决定重仓扑进去,想着大赚一笔,结果生死难料。
因为自身认知的局限性。
往往行情大好,基金大涨时,会有基金公司出来大力宣传,让人觉得该只基金赚钱力度非常牛逼,值得马上买入——殊不知这是基金公司趁着行情大好时吸引基民进场的手段——因为一只基金是否值得买入,需要考虑的绝不是基金公司的大力宣传,而是这只基金或基金经理是不是真的很优秀、现在是不是真的是个好买点……但很多人是没意识到这个的。
因为害怕亏钱。
看到基金涨幅下跌一天,心里就开始慌张,看到基金持续下跌三五天,就恨不得马上卖出,免得当韭菜。结果很多时候,基金往往后期又涨回来了,不想当韭菜的人往往就是这么成为韭菜的。
因为经验浅,不知道基金的周期性。
刚入场几个月的小白不太清楚,基金是有周期性的,此时大跌后面会大涨,此时大涨后面会大跌……但是,没有人可以提前预判哪里是最高点和最低点。而老基民们都知道,涨跌是常态,基金买入后往往只需要卧倒躺平。
(3)选错了基金,容易亏钱
如果你以上两点都没犯错却还是亏钱,那很可能就是你选错了基金。
毕竟,基金很赚钱,但不是所有基金都很赚钱。
这里拎几个成立了5年以上、都还在亏钱的基金,给大伙瞧瞧:
工银中证传媒指数,成立6年以来,一共跌了72%;
鹏华中证高铁产业指数,成立6年以来,一共跌了64.2%;
华宝中证1000指数,成立6年以来,一共跌了58.44%……
再来看看那些成立15年以上、都还在赚钱的基金:
刘彦春的景顺长城鼎益混合,成立16以来,一共涨了2572%;
董承非的兴全趋势投资混合,成立16以来,一共涨了2492%;
朱少醒的富国天惠成长混合,成立16以来,一共涨了2177%……
你看,同样是买基,买了前者和买了后者的差距,简直比人和狗还大!
02
亏钱的基民能不能逆袭?
当然能!
毕竟大多数基金,还是很赚钱的!
不信?我们直接拉一下大数据。
看下过去十几年来,市场平均的赚钱水平(主要指数的涨幅情况):
2004年12月31日以来,沪深300、中证500指数平均每年上涨11.34%、13.16%。
股票主动基金指数则平均每年涨了13.79%-18.96%。
也就是说,过去15年,如果你闭着眼买沪深300指数基金和中证500指数基金,只要长期持有,每年就能赚10%!
如果买了比较优秀的股票类主动基金,还能赚的更多!
不信?那我们再来具体看看主动基金的表现:
目前,收益率的(在运行中)股票型主动基金一共有4190只,其中跑赢沪深300指数的有2704只,占比64.53%。
也就是说,市场上有超过6成的股票主动基金,都跑赢了上面的沪深300指数,如果你买这2704只基金,每年也能躺赚10%!
如果你眼光再犀利一点,买到的是这些牛逼的主动基金的话,收益将更上一层楼。
具体来看,怎样才算牛逼的主动基金?
我们这里把标准设置为:经历过一轮牛熊(7年),且年化收益率超过15%的。
其中,经历过一轮牛熊的主动基金有590只。年化收益率超过15%的主动基金有199只。
而满足以上条件,有超过1/3的基金,平均每年能赚15%+。
如果你觉得,这个标准还不算牛逼的话,那我们再把时间拉长!
网叔统计了,成立以来,涨幅超过1000%的主动基金,经历过2轮牛熊,最短也成立了14年,一共有41只。
其中,每年赚15%+的,有38只,占比93%。
有9只是属于“牛基中的战斗基”,每年能赚20%+!
选中“牛基中的战斗基”,到底有多爽?
今年就有这么一位基民,火爆基金圈。
因为他在12年前,用200万元,买入了明星基金经理朱少醒的富国天惠精选成长,最后赚了近1500万,被称为“地表最强基民”!
但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其实很简单。
就是买入后坚定持有,12年一眨眼过去,200万就滚到了1500万!
除此之外,还有中国证券报曾经报道过:
一位基民3年赚了80万,仅仅是因为长期持有一只基金3年。
看到这里,可能有些人会对此嗤之以鼻,觉得这是“幸存者偏差”。
但说实话,这类故事真的算“一夜暴富”吗?
毕竟这些投资者,可都是经过长达数年的考验,才能赚到这么多钱的。
人家光是坚持拿住这一点,就已经怒甩无数投资者了!
而网叔也总结了,这些赚钱的投资者一些共同点:
(1)闲钱投资:
闲钱就是至少三五年内甚至十年内都不会用到的钱。用闲钱投资,才不会害怕短期内亏钱,才能更平和地面对市场波动。
(2)长期持有:
长期持有的意义刚才已经说过,我们不妨再举个现实又极端的例子。
那就是,即便你在2015年牛市高点买入基金,只要你买的基金是这些顶级基金经理所管理的,然后你坚持持有几年,都能回本赚钱。
比如朱少醒血亏45.9%,花了4.5年回本了;
比如董承非和周蔚文,一个亏28.7%,一个亏33.6%,都花了2.4年回本了。
比如张坤亏了30.7%,只花了1.7年就回本了。
比如谢治宇亏了30.9%,只花了不到半年就回本了!
当然,也有17只基金至今都还没从2015年的牛市中扭亏为盈的,所以在高位买入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举这个例子只是为了让你明白,就算目前亏损了,只要你的基金够优秀,只要你能长期持有,后期大概率能把钱赚回来!
甚至,如果你能做到长期+定投,还能让风险再低一点!
因为定投的意义就是拉低持仓成本+降低人为操作的不确定性。
换句话说,定投可以分摊风险,即使买在了高位,也能通过后期定投,把收益弥补回来。
不过,光做到这些还不够,毕竟这更贴近于投资习惯的养成,而买基最核心的“三重奏”才是最关键的!
03
买基金的“三重奏”,就跟谈恋爱一样
买基金就跟谈恋爱一样,无非就这三个步骤:挑对象,洞房,分手。
(1)“挑对象”:选只好基
一个好对象有多重要?可靠的对象会陪你平静渡过起伏的人生,而渣渣对象则会把你推向大风大浪!
那么,基金也是如此。
①有哪些靠得住的指数基金?
挑选指数基金的核心逻辑分为四点:
赌国运、看赛道、看策略、看潜力。
对此,网叔早就筛选好了,直接放名单:
对于追求稳健的投资者,可以考虑:沪深300,中证500,创业板指,科创50,恒生指数
基本涵盖了中国A股的未来趋势。
对于看好某个行业赛道的投资者,可以考虑最顶级的三个核心资产:中证白酒,中概互联50,纳斯达克100,白酒+互联网,中国互联网+美国互联网,全是印钞机。
对于追求低风险、股息率高的投资者,可以考虑:中证红利。
对于看好未来潜力的投资者,可以考虑:新能源车指数,半导体指数。
PS:虽然这些基金相对靠谱,但是你也不能拿着名单直接就去买!最好还是要具体了解一下。
②有哪些优秀的主动基金?
挑选主动基金的核心逻辑,就是挑选其背后管理的基金经理。
而挑选基金经理的核心逻辑,就是看这三点:
业绩是否牛逼,业绩是否长期牛逼,管理规模大、业绩是否还能长期牛逼。
对此,网叔也早就筛选好了,直接放名单:
其中,被称为公募界“四大老天王”的是:
朱少醒、曹名长、董承非、周蔚文。
因为这四位都经历过两轮牛熊考验,且年化收益还能维持在15%以上,且管理规模还在百亿以上。
被称为公募界“顶流”的是:
张坤。
因为他管理规模已经高达1331亿元,是公募基金经理中掌管资金的TOP1,而能够做到这么吸金,当然也是因为业绩长期牛逼的缘故。
再说一个,这里面风险相对较低,且收益也能超过15%的“稳健派”是:
傅友兴、蔡向阳。
风险相对较低,是由于傅友兴和蔡向阳管理的基金都属于股债平衡型基金,常年配置较高仓位的债券,所以风险要比单纯配置股票的基金要小非常多。
但这两位的牛逼之处,就在于股债平衡基金想做出高收益很难,毕竟债券基金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也就4%-5%左右,所以持有大比例债会拉低整体回报——而傅友兴和蔡向阳管理的股债平衡基金年化收益率虽然没有超过20%,但也超过了15%,进入我们的30强榜单,说明含金量非常高,水平了得。
PS:虽然这些基金经理很牛逼,但是你也不能拿着名单直接就去买!最好还是要具体了解一下。
(2)“洞房”:买入时机
Ok!既然你已经有对象了,下一步就该干成年人该做的事情了!
兴奋吗?激动吗?热血沸腾吗?
千万别急!
因为时机很重要!
90%的小白买基金亏钱,就是因为买入时机不对,追涨追在了山顶上!
这张图就是典型的“时机挑不对,最后全白费”……
那么,怎么挑选一个好买点呢?
看估值!
这里的意思就跟你去淘宝网购一个道理:如果下一个月就是双十一,那你就不用急于这个月买入,完全可以等到下个月双十一买入,因为以更便宜的价格买入才是精明的消费者啊!
买基金也是一样,要尽可能以一个便宜或者合理的价格买入好资产才能赚到钱,如果这个好资产目前价格太高,那么赚的可能很少,甚至还要承受一定回调的风险。
所以,基金什么时候买——也会对你的收益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
①如果你要买指数基金,这样看估值!
指数基金判断买点,直接看对应指数是否低估就行。
而判断估值高低,看2个指标:绝对估值(PE),和估值百分位(PE百分位)。
比如这是主要指数的估值情况:
最好的情况就是,PE和PE百分位都处于低位。
比如,中证500指数,PE是26.67,PE百分位是23.88%——这就是很好的买入机会。
比较难判断的情况是,PE处于低位,而PE百分位处于高位。
比如,沪深300指数,PE是15.43,估值不高。但PE百分位是91.96%,估值比过去10年中91.96%的时间都高。
再比如,中证银行指数,PE是7.13,PE百分位是84.64%,估值比过去10年中84.64%的时间都高。
——这种情况,通常是指数连续多年低估造成的,而对于这种情况,就要逐项分析。
PE百分位较高,说明指数短期涨幅过大,有回调的可能,买入相关指数基金,短期可能被套。但指数绝对估值并不是很高,回调的时间和幅度都很有限,所以套也套不了多深。
对于保守的投资者来说,可以等一等,等估值回落后再买。但这样做面临一个风险,如果指数就此反弹,那就买不进了。
对于激进一些的投资者来说,如果做好了短期被套的心理准备,那买就是了。
至于怎么查询指数估值?可以下载一个蛋卷APP,找到“指数估值”即可查看。
这里再多说一句:
估值一般看“近10年”的估值。
PE百分位的意思是,现在的估值比过去10年中多少时间都高。
如,沪深300指数PE百分位91.96%,意思是现在的估值比过去10年中91.96%的时间都高。
一般来说,估值百分位低于30%,指数就进入了底部区域,是一个比较好的买入位置。
②如果你要买主动基金,这样看估值!
比起指数基金,主动基金的估值判断可能要稍微“麻烦”一点点。
毕竟主动基金要分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如果你买的是,主题和类主题主动基金
什么是主题类主动基金?指的是消费、医药、科技、互联网等主题类基金,所以判断买点时,看对应指数的估值就可以了。
比如,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混合A/C,那你就可以直接看对应的医疗指数估值,如中证医疗、全指医药、医药100,从而判断葛兰的这只基金目前估值高不高。
那什么是类主题主动基金?指的是重仓某一行业的主动基金。
比如,张坤管理的蓝筹精选混合。白酒股仓位占比最大,其次是互联网龙头股。
这时候,要判断买点,就可以参考中证白酒指数、中概互联50的估值。
重点提醒下:判断基金是不是重仓某个行业,一定要翻翻基金前几年的十大重仓股。只有长期重仓某个行业的基金才可以看做类主题基金。
第二种情况,如果你买的是,非主题类主动基金
什么是非主题类主动基金?指的是一般持有多个行业的股票,不存在明显重仓某个行业的情况。
这种时候,就要结合具体的市场行情来判断。
这是2005年以来,全A等权市盈率变化情况。
可以看到,2005年、2008年、2013年、2019年,全A等权市盈率都曾跌破40倍,之后市场触底反弹。
所以,只要全A等权市盈率处于底部,那么非主题类主动基金就可以大胆买入。
如果是结构性行情:
结构性行情,主要是某一类股票在涨。如2014年之前的创业板牛市和2020年以来的抱团股行情,或者是今年周期股出现暴涨。
换句话说,在结构性行情中,只有压中市场风格的基金才能大涨。
所以,能不能买,就要看驱动行情上涨的相关板块估值了。
如果驱动行情上涨的相关板块估值已经很高,不要买。
如果过驱动行情上涨的相关板块估值并不高,结构性行情还处于发酵初期,可以买。
第三种情况,如果你买的是,股债平衡基金
什么是股债平衡基金?就是持仓中有较多债券的基金。
这类基金相对比较稳健。下跌空间比起股票类基金小很多。所以如果你觉得买股票型基金风险较大,那么股债平衡基金久是一个比较好的替代品种。
而如果看估值的话,则是实际中要具体分析。
一是每只基金股票仓位不同:比如傅友兴管理的广发稳健增长,股票仓位只有54%;蔡向阳管理的华夏回报A,股票仓位是61%;杨浩管理的交银定期支付双息平衡,股票仓位是68%。
一般来说,股票仓位越低,下跌时跌的越少。
二是持股风格也不同:傅友兴管理的广发稳健增长,分散持有多个行业,比较均衡;蔡向阳管理的华夏回报A,股票仓位集中在白酒等消费股上,重仓某一行业。
因为不同股债平衡基金的抗风险能力不同,所以买入时要具体分析股票仓位、持股风格。
(3)“分手”:卖出时机
分手?可我没想过分手啊?
不分手也可以!一只好基金当然值得长期持有,永远不卖出也没问题!
但是如果有一天你打算放弃它了,想要把钱拿出来了,也是人之常情嘛~
这时候你就要知道什么时候卖出更好?
如果卖在底部,或者说在它估值较低时卖出,那肯定不划算,也跟我们当初买基赚钱的初心违背了!
而判断基金的卖出时机,主要有以下几个参考方向:
目标止盈法:在你买入时就给自己设置一个目标止盈,比如收益要达到15%,而当之后你的基金收益真的已经达到这个目标了,就可以考虑卖出。
估值止盈法:当你买的基金的指数估值较高时,可以考虑卖出。至于怎么估值,刚才上文已经说得很详细了。
基金经理换人:如果你买的是主动基金,最好每隔一季度查看基金经理有无出现变更情况,毕竟主动基金是否牛逼取决于基金经理是否牛逼。除非你也认同新接手的基金经理,不然就要考虑卖出了。
基金经理的风格变了:还是主动基金,如果基金经理操作风格突然大变。比如专注大白马的张坤突然买小盘股了——这意味着基金经理投资逻辑出现了大漏洞。如果发现某个基金经理风格漂移,果断卖出。
有更好的基金可以替代:市场一直在变,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如果你发现市场上有更好的基金经理,能够让投资风险更小,收益更高,那么也可以考虑换人了。
总的来说,大方向上,网叔对于优质资产,是不瞎折腾,坚定长期持有。除非遇到以上这类情况,才会考虑“分手”。
04
如果做到以上,能保证100%赚钱吗?
不能。
甚至短期还可能会亏钱。
这个道理很简单,就像你谈恋爱结婚一样,即便选对人选对时机,即便做到面面俱到,也没有人能够保证你永远幸福。
投资也是一样的,即使理论和实践都相当成熟,也无法做到万无一失。
害怕了?
如果你害怕了,建议你果断放弃投资。
毕竟大多数人能够想到的投资大神,基本全部都有过血亏惨败的时候……
比如世界公认的“价值投资之父”格雷厄姆,曾在股灾中试图抄底,最后负债累累:
当时道琼斯指数单日跌幅高达11.5%,但格雷厄姆以为抄底机会来了,却没想到更糟糕的还在后面,因为道琼斯指数的暴跌才刚刚开始!
最后,格雷厄姆管理的基金直接被腰斩,亏损超过50%!而更糟的是,由于使用了杠杆,格雷厄姆在后面3年一直都是负债累累,狼狈不堪……
比如“股神”巴菲特,从年轻到年老,也大亏过多次:
曾经持续买入伯克希尔公司(当时还是一家纺织公司)的股票,但是没想到后来美国纺织业不景气,纺织厂最终在1985年倒闭……
年轻时如此,老了一样也会失败。
几十年后,巴菲特大手笔买入了老牌科技股IBM,却没想到在亚马逊谷歌异军突起之时,IBM的股价却是暴跌,最后只好含泪斩仓IBM,最终损失20亿美元……
比如私募大佬冯柳,曾被誉为“中国民间股市的神话”,也曾大败而归:
2018年,冯柳因为个股合兴包装大幅下挫40%以上,被套牢。到了2019年二季度,冯柳割肉减持600万股;第三季度,只剩下2000万股;到了第四季度,冯柳还是不甘心,转而增持1000万股,到3000万股……
最后,在坚守了近2年的2020年一季度时,冯柳再也无力回天,只好清零,狼狈出局!
说白了,当你踏上投资这条路时,就应该想到,鲜艳的收益永远与荆棘般的风险同行。
反而,不投资就不会亏钱!
如果想投,那就一定要认真做功课。深度了解基金的赚钱原理,基金是怎么挑的,基金什么时候买,基金又该什么时候卖。
作为普通投资者,不断学习投资知识,不是为了杜绝风险,而是尽可能降低风险,即便遭遇风险,心中也能镇定自若,能通过自己长期积累的投资经验,去巧妙化解它。
第一点,充分发挥我们的调研能力和研究能力,去避开那些容易发现的风险;
第二点,明确自己的风险偏好,不做自己无法承受的风险的投资行为;
第三点,有铁血的纪律:闲钱投资,不借钱投资,不懂不投。
记住,没有人能够永远赚钱,也没有人会永远亏钱,正因为投资充满了不确定性,才是我们赚钱时不要狂妄自大、亏钱时也不要灰心丧气的意义!
大盘站上3600点,雪球哥为大家筛选出十个风格迥异的基金组合,并做了清晰的特点区分比如:老牌基金公司主理短期理财必备员工跟投小白定投必备等等,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详细了解并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一键购买。
悄悄跟你们说:如果找不到这篇帖子,可先关注雪球公众号,点击菜单栏基金优选也可一键购买!
————————— END —————————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298元,专属会员社群,免费资源无限下载,每周更新会员专属资源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徽: 402999666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