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赶不上变化,走,战略转移!”
“去哪呢?”
“文化艺术中心。”
浅红色的摊布直接平铺在几座文化馆的中央。令我们惊喜的是,这种“无实物摆摊”的奇特方式,吸引来了第一大波路人的注意,就连不到10岁的小女孩也按捺住自己的玩心,停下了匆忙的脚步。
一位身穿白T的老大爷饶有兴趣地探过头来,我们立马拿起二维码与内刊,向老大爷介绍信息进村入户相关信息,以及地摊上摆放的农产品二维码。
听说是为了农民朋友生产的农产品做推广,老大爷连连称赞,还拿起了手机,扫码下载了“湖湘农事”APP。
第三站 扬帆小区夜市
“你好,想了解一下我们‘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吗?”
“这里摆放的都是一些农户的商品链接,扫码就可以查看购买哦。”
“我们是58农服的,我们想通过摆摊让更多人能够了解农村。”
为了形成更好的推广效果,我们决定趁着夜色,去拥抱传说中人流量最密集的“网红”夜市──扬帆小区。
吆喝永远是摆摊中最重要的拓客要领。不一会儿,我们的摊位上已经聚集过来了不小的人流。有人在认真询问相关内容,也有人拿起手机扫起了二维码。几波人潮之后,我们已然尝到了成功摆摊的滋味。
第四站 国际金融中心
“我觉得我有些膨胀。”
“怎么说?”
“我想去五一广场、IFS摆摊推广,那儿人流量更多。”
“收好东西,走!”
然而,IFS前坪竖着一块“禁止摆摊”的大红招牌,甚是醒目。
这仍旧无法阻挡我们“花式”摆摊的步伐,我们直接将二维码拿在了手中,企图吸引过往行人的注意,但似乎效果却不如摆摊那么出色。
“今天我们从西边跑到了东边,什么都没卖,算摆摊吗?”
“怎么不算?我们把推广信息都‘卖’出去了,只不过是免费而已。”
小地摊,大民生。“地摊经济”、“马路经济”看似微不足道,但却给底层民众一些温暖和抚慰。
在练摊过程中,我们也看到,很多买家多持“看客心理”,走马观花、只看不买。摆地摊实际上只能赚个吆喝,并不能赚个盆满钵满。
这也在告诉我们:紧追“地摊”热点,不失为一个创业机遇。但当舆论热潮退去,如何赚钱又成为横亘在创业路上的绊脚石。
也许,摆地摊真正的出路,不在街上,而在网上。借由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携手全省新农主体、草根大V,一同用短视频、直播等形式,打造个人IP,树立产品形象,将更好地解锁新农村电商财富密码,让自己的农产品卖得好、赚得多。
————————— END —————————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298元,专属会员社群,免费资源无限下载,每周更新会员专属资源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徽: 402999666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