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农服怎么赚钱-一个村官创办的电商平台,拿什么跟京东、阿里对抗?

图片[1]-58农服怎么赚钱-一个村官创办的电商平台,拿什么跟京东、阿里对抗?-优创圈

张雪,外号张村头,是重庆的一名大学生村官,荣昌大学生村官专业合作社理事长。2014年12月,张雪牵头的专业合作社,成立“在村头”电商平台。截至目前,该平台已实现销售总额400多万元。“在村头”平台的农特产品,大多作为高端定制产品,比同类产品销售价高三成左右。依托“在村头”电商平台,荣昌区已发展12个试点镇街实体店,今年该区“在村头”村级站点将突破300个,“在村头”APP已悄然上线,并成功入选农业部 “互联网+”现代农业百佳实践案例。

“在村头”拿什么和京东、阿里对抗?

随着农村互联网的普及,电商巨头们都开启了电商下乡的步伐。京东的乡村推广员模式是在农村建立京东服务站,在站内将有专人指导电商购物的全过程;阿里的村淘模式是在乡村设立阿里村淘服务中心,满足农村用户的线上购买需求,另外村淘站长也负责乡村特产货物的线上售卖。然而,这些模式似乎更加看重农民的消费潜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的收入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农民的消费需求也随之增大。可是,受传统经济的影响,农村较之城市冲动型消费为代表的购物习惯,农村用户则是理性消费占据上风,价格敏感型消费人群。相比要他们怎么花钱,如何他们得到实惠或者赚钱更能激起他们的兴趣。

“在村头”如何在两年内实现销售额400万+?

从安富街道通安村“发源”,到覆盖荣昌区所有行政村,300余个“在村头”服务百姓的电商平台建成,只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截至目前,该平台已实现销售总额400多万元,它是怎么做到的呢?

1、以榜样的力量形成群聚效应

如之前所说,广大农村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已形成独特的价值观及其生态系统,很多思想是根深蒂固的,这与农村经济和教育水平密切相关。他们思想的转变和成长,紧紧依靠现有的互联网技术是不行的,需要借助组织化的形式,以榜样的力量(由村长、大学生村官、农业合作社、农业经理人、农业种植大户等来做电子商务)进行引导,才能有效地促进农民转变、加快其自我成长的进程。

“在村头”平台是以本地大学生村官、返乡创业农民、本土人才为主体。这些人具有互联网思维,又懂得本地民情:知道哪家有哪些人、做什么工作、收入怎么样,知道哪家是贫困户,知道哪家有好手艺能制作土特产……

当他们通过平台信息化手段,开始解决某些农户农产品滞销,为部分人获得收益之后,慢慢的这些被改变的村民便能成为当地的“网红”。将他们的事迹放到“在村头”平台标榜,也就是“在村头”平台的“村里人”板块,以此吸引和代领更多的人参与到“互联网+农业”的实践中。农户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开始转变,聚集上万农村人开始创业,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便成了群聚效应,辐射更多人接受新理念、新价值观、新思想。

2、相对于电商平台,更像村民服务平台

作为电商平台的“在村头”,它一方面为本地村民、种养大户等主体代购农业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等物资,如种子、农药、化肥、农机、农具、家电、衣物等。另一方面培训和代替农村用户或种养大户等主体在电子商务平台上销售当地的大宗农产品、土特产、手工艺品等,出售休闲农业旅游预订服务,发布各类供应消息,解决当地农民销售渠道窄、销售难的问题。

然而,“在村头”不仅仅旨在解决农户的买卖问题,将农民最需要的服务融于电商平台,更像村民服务平台。

在帮助村民“买卖”的同时,它涵盖票务代办政策咨询、费用代缴等等,旨在解决农产品的“最后一公里”问题。除了已建成的,覆盖了荣昌区所有行政村的300个行政村(农特产品企业)级的成熟基层站点,还逐渐完善“在村头”电商平台,开设了“村里人”、“村头事”、“村务”、“村里游”等板块,并与群工平台联通。

村民不仅可以通过这一平台进行农产品销售,接受特色农产品种植技术的培训,购买各种农用物资;还能通过平台上建立的村务公开平台、村内人脉网,享受到村务方面的服务。通过这个平台,可谓形成了线下管理和网上管理相融合的新型农村治理模式。

所以,“在村头”不单单只是个销售农产品的电商微店,村民不只是在需要买卖农特产品的时候才会想起他,在更多的应用场景会使用它,相对于淘宝等其他平台,他们可能更加信任这个土生的“服务平台”。

3、电商+特色产业,融脱贫和公益于一体

在农产品电商如此多的情况下,“在村头”才能提高本地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避免产销信息不对称造成农户的损失呢?

第一,免费提供创业平台,公益性的为贫困户脱贫。

在村头”平台是免费提供给创业者使用的,比较贫困的农户甚至可以免费领取鸡苗、鸭苗等种苗,签订购销协议,只要平台的要求去养殖,“在村头”将定期帮助其销售土鸡、土鸭和土鸡蛋、土鸭蛋。而平台的资源方(技术公司、营销公司、物流企业、产品企业、农户、创业者)按照协议赢取合理的利润。

这就为当地贫困户解决了就业问题,用精准扶贫的宗旨,教会农民持续性赚钱技能。通过在村头平台,已帮助117户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和进行销售,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第二,提供免费技能培训,培养农村创业人。

“在村头”开启了“在村头讲堂”栏目,每周六下午的1点半到3点半,开设两堂免费的电商课程。这些培训课程里,有农产品包装、物流方面的知识,也有信息员们的经验分享,既给参加培训的信息员提供了学习的平台,更给大家提供了交流和成长的途径。

此外,创立了“创客咖啡”定期举办创客交流会,还在荣昌农特产品电商产业园内设立“在村头”讲堂,定期为创业青年免费提供创业培训和技术指导。

第三,将当地特色农产品产业化,为农产品增值。

盘龙镇禾苗村的咸鸭蛋,是传统特色产品。村里建起“在村头”电商服务站后,村民叶元美作为信息员,通过平台销售咸鸭蛋,使价格逐步提升,目前已卖到3.5元1个,还经常供不应求。于是,她组织村里30余户村民,手把手地教他们做咸鸭蛋,然后由她进行包装销售。如今,这咸鸭蛋已成为村里的一项特色产业。

与此类似的还有越南紫薯产业、高粱酒等,经过集中生产、包装,通过产品生产销售标准化和溯源体系建立确保农产品安全后,将本地特色产品打造成为高品质原生态农产品。

“在村头”作为面向农村和村官的孵化平台,该平台目前已开放了面向全国的设村建点渠道,相关APP也已上线,各地村官均可按流程申请建立村级站点,加入到“创客”队伍中。此外,该平台从今年起将以行政村为点,力争早日建立全国村官联盟,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产品、旅游产品和农特产品集中地,在一定范围内定制工业商品下乡。

农业互联网点评:相对于农村淘宝和“京东帮”,“在村头”在重庆荣昌更能受到到农村人的信赖,因为他实实在在的让农民们获得了好处,他们不仅仅能从这个平台购买自己所需的农资产品或者消费品,更能从这里有所成长、赚到钱,他们觉得自己的钱包不是因为互联网更空了,而是更加鼓了。这是不是农村电商更应该做的呢?

————————— END —————————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298元,专属会员社群,免费资源无限下载,每周更新会员专属资源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徽: 402999666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2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