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什么投资赚钱-投资是怎样赚钱的?

图片[1]-搞什么投资赚钱-投资是怎样赚钱的?-优创圈

钱起源于一种共识,钱可以是贝壳、银两、监狱里的香烟,也可以是国家发行的纸币、手机里的一串数字或是硬盘的一组代码。但归根结底,钱是一种交易媒介,我们需要的并不是钱本身,而是钱能够给我们带来的资源、产品和服务,我们需要钱去购买这些东西

同样我们也通过自己的劳动生产和服务获得钱,我们的收入来自其他人的消费,我们的消费又会变成其他人的收入。交易一旦开始整个经济系统就开始运转了,随着交易规模越来越大,公司开始成为经济系统中更重要的主体。我们的收入和消费开始通过公司传导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通过提供基础建设、社会保障等服务创造健康稳定的交易环境,让钱产生信用和共识。

会发现无论个人企业还是政府,关于钱其实只有两件事:收入和支出!

而整个国家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所有产品服务价值,就是我们经常说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把GDP粗略理解为我们所有人的总收入,过去30年中国的GDP从2.2万亿到121万亿翻了54倍,大家都变得更有钱了,这当然是非常伟大的经济奇迹。

但站在今天回头看自然也会产生一个问题,产品和服务不是凭空产生,那如果一个人的收入是另一个人的支出,这些多出来的钱是怎么来的?

15年的a股,20年逆势暴涨的基金,21年的加密货币,带来了大量的真实亏损也让很多人对投资两个字产生了心理阴影,我们发现投资总是被包装成一种神奇的魔法盒子,只要把钱丢进去就能吐出更多的钱,但这并不是真正的投资

而今天这篇文章想要回答的是:投资到底意味着什么?又是什么样的力量让我们在市场里赚钱和亏钱?我们在投资的时候究竟在投什么?

图片[2]-搞什么投资赚钱-投资是怎样赚钱的?-优创圈

一 小王和鸡蛋:多出来的钱从哪来?

这是小王,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二一直不开窍总考一分,高二使劲努力也就十分,非常稳定。高三那年因为偶遇名师突破补脑神品聪明的智商一下占领高地,高考竟然直接考了750分,如果不是满分只有750他还能考1,100分,听起来是不是很离谱?但是小王的这一年其实就是人类文明在过去2,000年里真实发生的故事。

这张来自Our World in Data的世界GDP折线图告诉我们:很长一段时间人类GDP接近一条横线非常缓慢,直到18世纪横线开始往上翘,几乎翘成一条直线,而且目前似乎都没有停下来的趋势,没错在人类漫长的几万年、几十万年的历史里,绝大多数财富都是在过去200年里创造的。尤其原因,主要是工业和科技革命带来的生产力指数级上升。

我们可以用一个蛋来代表市场上生产的所有物品。工业革命之前一个农民辛辛苦苦养100只母鸡,每年最多能够产3万个蛋,但是在今天一个农民可以轻松管理5,000只鸡的现代化,小王鸡舍每年生产150万个蛋人人都有蛋吃,这些多出来的蛋通过交易就变成多出来的钱。

更重要的是食物能源医疗水平的进步养活了更多人口,带来了更多的劳动力和生产力;而教育交通和通信的进步让我们更紧密的连接和协作,催生出了更多的共识和智慧提高了生产力的利用率,所有这些因素互为阶梯创造了人类财富过去200年的爆发!

总之从历史的视角来说,我们运气很好生在了一个好时代,一个经济腾飞财富爆炸的时代。所以股神巴菲特才会说:自己是中了卵巢彩票。

用他的话说:一个一辈子只懂得配置资产和挑选好公司股票的老头,放在几百年前甚至原始社会,可能是全世界最没用的人!

但是在全体财富增长的大背景下,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我们的钱似乎变得越来越不值钱了。

二 温水煮青蛙:越来越不值钱的钱

如果我的奶奶1995年在床底下放了1万块钱留给我未来买房子,2022年的你会发现1万块钱好像连厕所都买不起了。

我们可以根据国家统计局每年公布的人均工资数据,整理出一张这样的表。

图片[3]-搞什么投资赚钱-投资是怎样赚钱的?-优创圈

可以看到,中国过去30年的平均工资变化,比如城镇居民人均可是被收入,从1992年的2,027元增长到了2022年的49,283元。大家赚的钱确实变多了但问题是花的钱也变多了

我们也可以在这张表上画出过去30年的中国人均消费情况。可以看到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从1,672元涨到了30,391元,涨幅也不低,确实一切都变贵了、菜变贵了、肉变贵了、房子变贵了、鸡蛋从5毛变成一块、公交车都从一块涨到了两块,这是为什么?如果下蛋的生产力提高了蛋不是应该更便宜吗?因为市场上流通的钱的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了母鸡下蛋的增长速度!

假设市场上鸡蛋数量从100万变成200万,但流通的钱从50万也变成200万,货币供给大于需求鸡蛋当然会涨价5毛就变成了一块,这个过程在经济学里叫做——通货膨胀:货币流通数量增加——物价水平持续上涨——货币购买力下降 。 不仅是中国美国也是一样。

这是1802-2012年的,美元和黄金购买力变化,200年里一美元的购买力只剩下0.05美元,真的挺惨的,尤其在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全球从金本位进入信用本位后货币和信用扩张成了不变的主题,美元购买力贬值的斜率也跟着变动。如果回顾过去几百年的人类经济发展史,会发现大多数时间都在发生不同程度的通货膨胀。

原因可能是经济政策社会动荡或者就是单纯的经济繁荣GDP增长

如果我们都和奶奶一样,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把钱放到床底下,钱很可能会变得越来越不值钱,所以如果钱开始变得不值钱了,那么值钱的到底是什么?

图片[4]-搞什么投资赚钱-投资是怎样赚钱的?-优创圈

三 钱的流向:值钱的究竟是什么?

有没有想过把钱存在银行里为什么会有利息?这其实并不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比如在丹麦和瑞士的一些银行有段时间存钱几乎就没什么利息,今天的银行之所以愿意付你存款利息是因为可以把你的钱借出去用更高的利息赚更多的钱,而大家愿意支付利息向银行借钱是因为,可以把钱投入到经济生产环节中赚更多的钱

别忘了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自生产力的提升,而生产力的提升比如改造机社需要前期资本的投入,先投资这些投资再变成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最后变成收入。更关键的是同一笔钱是可以被反复借除的。老张的1万块借给了鸡舍,鸡舍付给了卖鸡的小李,小李把这1万块又存进了银行,银行又可以继续借给鸡舍,市场里流通的钱越来越多,但实际上真正的现金只有1万块,所以这些银行通过贷款提供资金去提升生产力的钱,通常会导致货币发行量,超过经济体中商品和服务的总量,进而拉动GDP的上涨,两者不断循环上升,这就是通货膨胀总是发生甚至不可避免的原因。

现在,我们已经非常接近问题的核心了。如果钱不值钱了,我们应该把钱变成什么才能更值钱呢?

我们应该把钱投向钱流向的方向,比如一个鸡舍、一个猛下蛋的现代化鸡舍、在一个科技爆炸经济腾飞的时代,最值钱的是先进生产力,把钱变成生产力其实就是在分享GDP高速增长的红利,实际上银行也是这么做的。

2022年人民币贷款余额已经超过了200万亿,除了房地产其中绝大多数都流向了无数个像小王鸡舍这样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公司,但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投资一个公司确实太麻烦了,不过今天有方便的多的方式,那就是买鸡舍的股票,作为最常见的一种投资标的股票的本质是公司的所有权。比如小王鸡舍发行1万股,其中每一股都代表了1/10,000的公司所有权,在上市之前公司可以选择通过出售或者稀释股权来换取投资,比如公司a轮估值1亿,就可以卖掉或者稀释10%,也就是1,000股来获得1,000万现金支持公司发展;随后所谓b轮c轮其实就是之后按照各轮估值分次交易这家公司的股票。

这是小米集团在2018年7月赴港上市前所经历的9轮融资,你会看到因为公司越来越值钱股票的价格也变得越来越高,上市之前这些股票的交易只能通过少量机构或者个人私下交易完成也叫一级市场,一旦敲钟上市股票就进入了二级市场,像我们这样的普通投资者也能买小米和鸡舍的股票了,只要鸡舍的生产力越来越高下蛋越来越多公司变得值钱股票也就越来越值钱了。这样我们是不是就可以吃到科技发展生产力进步的红利了呢?

听起来似乎非常合理,但实际没有那么简单。一个悲伤的事实是很多人买股票都亏钱了

图片[5]-搞什么投资赚钱-投资是怎样赚钱的?-优创圈

四 股票:比你想的还要能打

我们可以在美元购买力的变化图里加上债券,你会发现他们都比黄金和美元强,你可以把债券理解成把钱借出去每年的利息收益差不多是2%,而真正穿过百年岁月一路高歌的是股票平均年化收益有6.6%,听起来一年6.6似乎也还好,但如果200年都这样结果是非常惊人的,当年投入的一美元变成了200年后的70万。

不仅仅是美国,剑桥大学的Elroy 教授和其他两位经济学家,统计整理了英美德法日等十几个国家,在1900年到2000年这100年来各类资产的投资收益率,结论是股票的投资收益都是最好的,即使在股票表现最差的比利时每年也有2.5%的年化收益率,那中国的情况到底怎么样呢?

2009年12月31日,A股收盘3,277点,光阴荏苒十年后的2019年12月31日大盘高达3,050点,十年倒磨200点,股票长期收益最高的结论好像并不适合中国,但真的是这样吗?

今天我们说的A股指数其实是上海证券综合指数,1991年正式发布后作为中国最早的股票指数,长期被大众和许多媒体作为整个a股走势的参考,但截止2023年3月A股沪深两市总共有约5,000只股票,而上海证券交易所2,194只股票仅占44%总市值占58%并不能代表整个中国股市。如果我们换一个能代表A股市场所有公司的指数呢。

2002年12月31日万得全a收盘960点,20年后这个数字涨到了4,815点增长了5倍多,平均每年也有8.28%的年化收益率,如果把时间拉长到1995年放到这张人民币购买力变化图里会看到和其他国家类似的结果,这其实是符合逻辑的能成功上市在股市里流通的股票背后其实有很多都是非常优秀的公司,他们代表了过去30年中国的经济成就和生产力提升,也和中国这30年来飙升的GDP曲线相吻合

数据看起来的确很好但股市有句老话“七亏二平一赚”,好像身边大多炒股的人确实都在亏钱,这是为什么?

五 出价:自我实现的泡沫

如果我们重新审视一下2015年的A股就会发现,股市的出价机制注定了大多数股民的亏损。2014年7月从2,364点开始,3,212点 5,470点,万德全a指数不到一年猛涨到2015年6月12号最高7,224点,涨幅高达205%。但此时大部分投资者并没有赚到什么钱,因为在2014年牛市初期的上涨中大部分投资者都减少了持仓熬了多年终于解套,此时资金流入非常克制但眼看价格不断上涨,在牛市顶峰的前几个月大量投资者按捺不住开始重新入场。

2015年4月至5月深交所有超过1,600万人开股炒股,而仅仅6月一个月中国股民就买了36万亿股票,是一年前同期的12倍,后来的结果我们都知道了,短短一周指数就下跌了14%,三个月内暴跌50%,三次千股跌停,牛市变成熊市,为什么股票价格在短时间内会发生这么剧烈的波动?

因为,这是一个所有人都能参与定价的市场。

假设小王鸡舍在a股发行1亿股,发行价每股20元,如果有人愿意20元每股购入1,000股,但卖家想以20.1元每股的价格卖出1,000股,那交易失败股价还是20元,此时一旦有人愿意20.1元买入交易完成,此时股价就从20元上涨到了20.1元,反之有人低价卖出股价就下跌

在参与股票市场定价时,每一个投资者其实都在做出对未来的预测,这种预测的本质,更像是对其他投资者预期的预测,人们预期价格上涨其实是因为他们预测了其他人也预期价格上涨,所以就会买入,而如果价格真的涨了,他们对价格上涨的预期就实现了,这会推动价格继续上涨。这个时候一个自我实现的泡泡就出现了,不需要太多外力这个泡沫就可以在螺旋上升的预期中越来越大,直到破裂。

所以会发现,因为股市边际定价的特性,那些极端时刻的价格往往由最不懂它价值的人决定,他们的主观预期和情绪导致了股价短期的大幅波动,为什么是短期?

如果把20年来A股所有公司的净资产曲线叠加在一起,你会发现这条线看起来非常稳定,几乎没有波动,而股价虽然会在短期大幅波动,终究也会回到净资产价格附近,换句话说一只股票的价格其实是由公司内在价值和估值两部分组成,前者是客观价值,随公司长期发展而变化;后者是主观价值,随市场预期和情绪而波动。

让我们回到2015年6月,这时的估值有多离谱呢?如果用全市场股票PB中位数来计算的话平均大于4,这意味着超过一半的公司此时市值是净资产的4倍以上,远远超过正常情况下的1到2倍,这种价格买什么股票大概率都是亏钱的,别忘了投资的本质就是买到一个便宜的东西,贵的时候再卖出去。既然大多数股民容易受到情绪影响,而无法准确出价导致亏钱,那么那些在股市里赚到钱的人他们都做了什么?

图片[6]-搞什么投资赚钱-投资是怎样赚钱的?-优创圈

六 运气和实力:我们是怎么赚到钱的?

在股市里我们总是会听到各种各样一夜暴富的传奇故事,有买股票赚钱的人,自然就会有帮人买股票的人,他们在今天也被叫做基金经理。

这些专业买股票的人他们真的赚钱吗?如果赚钱的话是靠什么做到的呢?

一个简单的实验可以告诉我们答案

我们选了104位来自中国各大机构的基金经理,在这张图里绘制出他们管理的基金,在2013-2017年这五年的业绩表现,你可以把这根线看做是他们所有人,这五年年化收益率的平均值,纵坐标是他们各自与平均值的差异,横坐标是差。排名靠前的基金会如何宣传自己的投资策略和研究能力

在好成绩面前这些看起来都非常可靠,对普通投资者来说选择这些排名前列的基金也非常合情合理,但是结果会怎么样呢

我们把纵坐标改成这些基金经理,2018-2022年的业绩差值,但横坐标仍然保持他们在2013-2017年的排名,很明显之前的秩序瞬间解体。现在的分布就像一个随机噪声完全看不出大家能力有什么区别,对普通投资者来说买排名靠前的基金和其他基金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之前排行榜垫底的基金们甚至会有更好的收益。

因此这场考试考的并不是大家的学习能力,而是短期的压题能力。你会发现这些基金都有各自的主题,倾向于重仓某个行业或者板块,所以最终决定他们排名的并不是能力而是a股今年青睐哪个行业。如将房地产、计算机、食品饮料和煤炭等行业指数的表现,按2012年到2022年这11年的涨跌幅排名制图就会发现,一个行业基金如果今年表现不错。并不意味着明年就会好;如果今年很差,明年反而更有可能涨回来!

关于基金经理,巴菲特讲过一个非常有趣的寓言故事:假设所有的美国公司都被一个大的家族所拥有,我们把他们叫做G家族,年复一年代复一代,随着这些公司不断的成长,到2005年G家族所持有的公司的盈利越来越多达到了7,000亿美元,G家族的成员们按照各自的比例以同样的速度增加着各自的财富幸福又和谐。但是这时出现了几个帮手:

第一个帮手游说一些家族的成员说,你们比其他人聪明又能干你们可以从他们手上买一些好公司,再把一些不那么好的公司卖给他们,于是大家开始交易各自的股票;

第二个帮手说选择好公司太难了,你们可以雇佣我们来帮你们,于是大家开始找人帮忙选股票;

第三个帮手说,选择帮手其实也是件很专业的事情,我们可以帮助你们选择股票管理人;

就这样帮手ABC开始收取各种服务费和业绩提成,其实G家族的成员们只需要每天躺,什么都不做就可以获得所有的盈利,但现在公司创造的盈利的很大一部分都被这些帮手拿走了,这其实并不完全是一个寓言故事。

在2005年 帮手们总的摩擦成本,已经达到了所有美国公司盈利总额的20%,这就是另一件反直觉的事情。在股市里赚钱其实可以轻松一些,躺平然后买指数就好了,指数就是一篮子股票,比如沪深300就代表了上海和深圳证券市场的300家优质公司,买这个就相当于买了这300只股票的集合。

2005-2022年,沪深300指数基金的平均年化收益是9.84%,而代表这些基金经理的万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的年化收益是14.07%,你不用做任何事,只需要做到长期持有就可以接近这些年薪百万的专业炒股人,这不是运气,但也很难说这和实力有什么关系

不过是因为你坐上了中国经济这艘大船而已,如果将视角转向世界上几个主要的成熟股票市场,想获得超过市场平均收益即打败指数表现的基金机构按比例高量,你会发现,随着时间增长各大专业基金机构获得超过市场平均收益的几率,确实也越来越低,但如果你还想获得这之外的超额回报,还可以做两件事择股和择时。

顾名思义择股就是选择好的股票,择时就是选择好的买入时机,这很大程度上考验的是你真正的能力,考验你是不是真的比市场多知道了些什么,但我们真的比市场知道的更多吗?我们得做到什么样的程度才能获得稳定可预期的超额回报呢?

七 混沌系统:观测的精度

1976年 生物学家和数学家 May在《》发表了一篇名为《复杂动力学的简单数学模型》的论文,这篇论文讨论了一个看起来非常简单的公式:映射

图片[7]-搞什么投资赚钱-投资是怎样赚钱的?-优创圈

我们只需要设置好X0和a的值,这个公式就可以一直运行下去算出来X1 X2 X3,无穷无尽

比如我们设置a等于2,X0等于0.2,那么就可以算出来X1等于0.32,再把X1代入公式,就能得到X2等于0.4352。在迭代几轮之后X4就会达到0.5,并在之后的迭代中一直保持不变,实际上无论X0是多少,只要a等于2,最后都会进入到XN等于0.5的结局

但如果a值变大比如a等于3.1时,事情就开始起变化了,这时的XN会在两个点左右横跳,如果a再大一点,循环横跳的点就会变成4个8个16个,直到a大于等于3.时,循环周期就会变成无穷

图片[8]-搞什么投资赚钱-投资是怎样赚钱的?-优创圈

这一瞬间整个的映射其实发生了质的变化,因为在这之前XN有一个可预期的循环模式,只要确定初始值,它们就是可预测的,但在这之后XN就开始变得难以预测了,XM不再进入周期时的震荡,而是进入到一种难以捉摸的随机状态。以a等于4为例,你会发现仅仅是0.的初始值差距,的映射就能够得到一个完全不同的轨道

结果是真正的差之毫厘,谬之千里,这就是混沌系统

May 最后总结道,在混沌系统中,不管初始条件有多接近,在足够长的时间之后,它们的轨道还是会相互分开,这意味着即使我们的模型很简单,所有的参数也都完全确定长期预测也仍然是不可能的。在1976年这是一个让人相当震惊的事实,影响了一大批后世科学家也成为了复杂系统这门新生学科的起点之一。

今天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发现各种各样的混沌系统。比如天气和股市、比如我们可以把XN理解为此刻的天气,那么a就意味着变化率,成千上万个独立行为汇聚在一起最终决定了天气的变化和走向。

今天的人类已经可以准确预测探测器到达火星的时间,却还是无法准确预测明天的天气,这是因为天气和的映射一样,对初始条件极端敏感,只有足够精确的信息观测才能有足够精确的预测,而相比天气股市还要更加复杂,因为我们的预测不会影响天气但是会真实影响股市的走向,人心的加入让整个系统变得更加复杂,成为一个二阶混沌系统。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那么多主动型基金经理,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数据分析却仍然无法战胜指数,因为市场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了研究员的分析精度,而在一个混沌系统中初始条件只要有一点点偏差就很可能会得出完全相反的预测,当然我们还是可以看到一些像巴菲特这样的例外,底层原因在于他们在自己的能力圈里面给出了超越市场平均的洞察,通过择股获得了超额的收益,但绝大多数明星投资人最终都把曾经赚的钱又还了回去。

所以在收益等于市场+择股+择时的公式中,不管是择股还是择时我们都不能强求自己预测未来,我们无法精确的判断什么时候涨,涨多少,我们能做的是做出胜率更高的决策,这也是投资成功的关键

八 时间的秘密:长期持有

这张图是2005年到2022年的万得全a指数,基于各种关于股票估值高低的指标,我们可以试图量化每一天的市场情绪得到一条这样的线,就像温度一样把市场情绪热度分成低中和高三个温带,温度越高意味着市场越火热大家愿意给股票高估值

比如2015年6月的4倍PB时期,肯定是属于高温带,而如果大家给股票的估值下降,温度也会随之下降,这意味着他们的价格很可能低于内在价值,便宜盈利的概率也更大

在我们的统计中,低温带买入并持有5年的盈利概率大于95%是买入的好时机,这种站在较长时间维度下观察市场情绪的择时,能帮助我们在便宜的时间买入资产,增加投资成功的胜率。

现在我们有了好资产,也有了好价格,只剩下最后一个问题什么时候卖出,答案是长期持有

2022年,这份公募基金投资者盈利洞察报告中

图片[9]-搞什么投资赚钱-投资是怎样赚钱的?-优创圈

6家主办机构汇总的交易记录数据,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第一个发现是持仓时间越长收益率越高,持仓时间一个月以内客户平均年化收益率是负的4.59%,持仓1年到两年甚至也只有百分之-1.29的平均年化收益率,而只要持仓时间超过2年甚至3年就能获得2.65%和6.52%的收益率,这是为什么?

图片[10]-搞什么投资赚钱-投资是怎样赚钱的?-优创圈

这个实验可以告诉我们答案,从2003年到2022年,如果错过股市涨幅最高的几天,我们会少赚多少钱,如果错过其中涨幅最大的5天,沪深300和万得全a的年化收益,就会降低至4.3%和6.17%,10天20天错过越多,回报越低,如果直接错过涨幅最高的30天,即使拿了20年持有沪深300和万得全a的年化收益,也会跌成负的2.58%和负的1.15%,20年里大约4,800多个交易日,长期投资的收益,仅由涨幅最高的30天决定,占比只有0.6%,投资回报在时间上分布极度不均。

如果承受波动是进入股市必购的门票这至关重要的几天,就是我们始终待在市场里的奖励,这就是为什么持仓时间越长收益率越高的原因,只有这样才不容易错过这些涨幅高的日子,但遗憾的是,这份报告中,58%左右的投资者持仓都超不过1年,能拿短短1年到2年的也才22.81%,而持仓2年到3年甚至超过3年的只有7.42%,11.25%根本拿不住,投资界常说当闪电劈下来时,你最好保证自己在场。

但大部分人都耐不住寂寞,焦躁的不断进进出出避开了闪电,就像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中所写:投资不是要在别人的游戏中打败他们,而是要在自己的游戏中控制自己。

九 我们投资的时候究竟在投什么?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不确定的时代,地缘冲突极端天气中美争端,计划在变、预期在变、方向也在变,看起来一切都在发生变化,但总有些东西是不会变的,它们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小王鸡舍,适合GDP循环上升的货币总量,是面向a股压题的基金经理,是蕴含了混沌系统的映射,是带着各种情绪的买入卖出,也是我们知行合一的投资策略:好资产好价格长期持有

我不知道2030年会是什么样子,但我知道的是未来当你在任何迷茫恐惧贪婪的时刻,我们在今天谈到的这些关于钱关于投资的建议会依然有效,正是这些不会变的东西,让我们可以平静且坚定的面对当下迎接未来,这就是投资教会我们的事

————————— END —————————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298元,专属会员社群,免费资源无限下载,每周更新会员专属资源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徽: 402999666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7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