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砖黛瓦的村庄被千亩茶园环绕,1200多棵笔直苍翠的棋木树立在茶园间,远看满眼碧翠。村民出门便可采茶赚钱,闲时还能坐在茶园的凉亭里喝茶聊天”。这是清水乡驼峰社区虞家营新村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新貌。
虞家营茶园获得了彩云之南纪录片拍摄组的垂爱
虞家营新村位于腾冲机场东部,辖3个村民小组,有农户241户1057人。由于原址交通闭塞、地势陡峭,地质灾害隐患突出,民居危房比重大,生存条件恶劣,于2010年实施整村易地搬迁,跋涉出了他们的“新天地”。
老寨印象“陡、滑、险”
清水虞家营原址
“有一次,我们村里的两位老人晚上打完牌回家,一会儿的功夫,其中一位便滑倒在家门口的油罐石路面,太阳穴抵在石头上当场死亡”,回想当初的不幸,村民小组张仁兴无奈地说。
虞家营坐落在一个斜坡上,坡度将近30度,交通和安全成为了制约村寨发展和百姓生活的最大难题。特别是雨季,行人无法行走,老人摔伤摔死都是难免的事。有时候,人们晚上不敢入睡,生怕家背后的山体滑坡在睡梦中向他们压来。2000年,一场雨过后,村寨路面突然咧开一个大口,一家农户家中的墙体也裂开了20多公分,村民非常紧张,有人直接搬到距离四公里多的学校里去居住。
“这样的交通条件,我们大人还能勉强克服,但孩子上学就老火了”,连队长虞国建说。他称,学校距离寨子两三公里,路面是油罐石,特别滑,学生步行到学校将近要1个小时,家长也就不敢让年龄小的孩子单独去上学。于是,每天送孩子,早上五点半起来送一个,八点又要送一个,把大的送了来又送小的,一去一来就去了大半早上。要是家里要做点什么建设,定要将送孩子上学和在家煮饭的人分开出来,否则一样也顾不好。
告别了陡坡的新村平整舒适
虞增平老人回忆说,早年,下雨的时候基本不敢出门,就怕摔跤出事。生病的时候,医院的救护车无法到达,只好从村里请7、8个壮年人用担架抬着送到医院去。到村里卫生所要近一个小时,到县城医院要用三个小时。往往抬到医院后,人都动弹不得了,而且还常耽误病情。记得有一年,眼看村里有一位孕妇要临盆,于是赶紧用担架抬着往医院跑。结果,等不得到医院,孩子在半路一个叫“冯家地”的乱草蓬里就生了下来。想起这些,他锤着胸脯感叹,以前不容易啊。
新村占地145亩,每户地基200平方
“新家要坐那么高,上去给是克吸风吃”?虽然自知生存条件艰难,但要人们离开一个拥有400多年历史、祖祖辈辈都在这里生活的老村寨,还是有些舍不得。
2010年,乡党委政府积极争取和整合各类项目资金228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4100多万元,按照“新房新村、生态文化、宜居宜业”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要求,经多次选址,最终确定在茶园位置实施了整村易地搬迁工程。新村占地145亩,约300多个地基,每个地基在200平方左右,规划安置农户241户。
按照统一规划、集中投入、配套完善、分批实施的思路,该村科学编制了《虞家营美丽宜居乡村规划》,并严格按规划实施建设,有机整合扶贫安居、易地搬迁、农家新居、农村危房改造等项目,将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建设中,所建房屋均为青(红)砖黛瓦斜屋面、三房一照壁、穿斗木结构的腾越建筑风格。内部建设则引用了标间、冲水厕所等现代元素,将“安全、实用、经济、环保、美观”的现代建筑要求与传统建筑风貌有机结合。并投资1900万元实施了进村主干道、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安全人饮、农村电网改造、农村公墓等工程,为农民群众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茶园是村民们休闲的公园
“以前,出门就是悬崖。现在能有这么好的政策,我要早早地搬上来,早来早享受”。现年64岁的虞家营一组村民虞增平说,他第一天抽阄后第二天就搬到了“新家”。
第一批搬迁中,大概有一半人搬到了新址,但也有大部分人保持观望态度。然而,新村很快完成了“三通一平”,保障了生产生活的水通、路通、电通。搬上来的村民,享受到了新居的充足阳光和生活的便利。家门口的茶园像公园一样,设着凉亭,农闲的时候可以到凉亭里去唠家常。遇到采茶季节,妇女们无论早上还是中午,一有时间就泡到了“茶园”采摘赚钱。这可让当初不愿搬上来的人们心热坏了,开始对第二轮的申请搬迁充满了期待。
“我到了这个年纪,送送孙子上学,打打牌,烤烤太阳,再也不用担心会摔倒滑倒,儿子和儿子媳妇也就能放心地搞养殖去了”,虞国建说。
据统计,目前全村已搬迁192户,其余49户年内即将搬迁完毕。
新家也要有新业
2015年,虞家营自然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80元,比全乡平均水平高271元,经济效益非常明显。
茶园和村庄相得益彰
“以前在老寨,由于受交通条件的限制,出门务工不易,所以我们主要靠种植稻谷、玉米等传统作物,收入较低。”张仁兴介绍说。虞家营平均每户有农田4亩,山地6亩,山林40—50亩,农田用来种植农作物,基本每年的收入就是在2万多元。很多家庭,都是男人出门务工,女人在家照料老人、孩子、牲口和农田,一份工钱多人用。最大的经济来源于新村跟前的890亩茶园。茶园属虞家营集体所有,2007年以每年160元每亩的价格承包给清凉山茶厂,承包十年。租金所得,主要用于虞家营公共设施。但茶园的施肥、浇水、采摘等,为村民提供了务工机会,每年四至九月,妇女们都可到茶园里做活,补贴家用,一年下来,高的能拿到1万三左右,低的也能拿到几千。
“搬上来以后,我早上送完孩子,步行几分钟就能进茶园采茶,我男人也早早地骑摩托到县城打工去了。家里多了一份收入,日子好讨多了”,忙着采茶的虞姓女子说。
虞家营位于城郊。交通制约解除以后,进城务工的人多了起来。男性技术型民工一天能拿到200元左右,妇女也能拿到70—80元。在家的妇女,除了农田的基本收入外,到茶园务工的收入也直线上升。每到采摘季节,村里总是有七、八十个妇女在茶园里劳作,茶厂光支付给村民的工钱就达到了50万元。
据清水乡副乡长尹昭恒介绍,虞家营新村注重产村融合,依托近城和社区劳动力就业公共服务合作社,开展种养殖、家政服务、保洁绿化、餐饮服务等职业技能培训720余人次,使群众务工收入占到总收入的60%以上。同时,通过种植烤烟、草果、泡核桃、红花油茶、花卉及发展林下养殖,每年增加经济收入160万元。今后,还将依托独特的茶园景观、良好的家居环境,将虞家营建设成集茶园观光、茶文化体验、茶餐饮、绿道骑行、茶山露营为一体的“大地茶海”,让村民有新家,也有新业,真正过上幸福的日子。 (杜加从)
————————— END —————————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298元,专属会员社群,免费资源无限下载,每周更新会员专属资源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徽: 402999666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