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35岁的清华男刷屏了。
不是因为他赚了多少钱,也不是因为他又买房了。而是因为他要去参加高考,还要重新考清华。
没错,你没听错。
这位35岁的”老高考生”叫李龙,在北京有三套房,每个月躺着数钱都能进账数万。按理说,这种”人生赢家”应该每天数钱数到手抽筋才对,但他却要放下事业,重返高考战场。
一时间,网上炸开了锅。
“都有车有房有家室了,为什么还来高考?”
“这不是来抢应届生饭碗的吗?”
“该不会是为了蹭热度炒作吧?”
面对铺天盖地的质疑声,李龙只说了一句话:”我要参加今年的高考,目标学校还是清华大学。”
这条消息一出,立刻引来两派网友激烈讨论。
支持派说:”追求梦想无关年龄,为他的勇气点赞!”
质疑派则喊:”建议禁止他参加高考,别占用清华的名额了!”
但在这场喧嚣的争论背后,却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那就是李龙心底深处,一个尘封了16年的医学梦。
这个梦想,让这位看似走到人生巅峰的清华男,在35岁这年毅然决定按下人生的”倒带键”。
他说:”现在的成功,或许只是一个妥协后的结果。”
要知道,这位拥有三套北京房产的”人生赢家”,曾经也是一个怀揣梦想的少年。只是命运的齿轮,让他不得不在18岁那年做出了一个艰难的选择。
而这个选择,成了他心里16年来最深的遗憾。
如今,当所有物质条件都已具备,他终于决定重新出发,只为了给18岁的自己一个交代。
这不禁让人好奇:
到底是什么样的执念,让一个35岁的清华男放下所有,重返高考战场?
那个被他深埋16年的医学梦,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说起李龙的求学经历,得从他的家乡说起。
他来自东北的一个小县城,说是小县城,其实就是个不起眼的小地方。在那个年代,能读完初中的孩子都不多,大部分同学小学毕业就回家种地或者外出打工了。
穷,是他们那一代人共同的记忆。
但李龙不一样。他是为数不多坚持读完高中的学生之一。虽然成绩不算特别突出,但也一直保持在班级前三名,年级能排到一百多名的样子。
可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成绩,却在高二那年迎来了惊人的转折。
那个暑假,李龙干了一件在当时看来”疯狂”的事。
他把市面上几乎所有的教辅资料都刷了一遍。这一刷不打紧,等到高三开学一测,直接把全校的人都惊到了——
他考到了年级第一!
这个消息把他父母都吓坏了。要知道,之前每次李龙说要考清华北大的时候,大人们都会笑。不是嘲笑,是觉得这孩子想得太远了。
但这一次,没人笑了。
因为他们看到了这个倔强少年眼中的坚定。那种”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让所有人都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来自小县城的男孩。
就这样,2008年,奇迹发生了。
李龙以695分的高分,考入了清华大学数理基础科学实验班。这个分数,在当时的东北小县城简直就是个传奇。
可谁又能想到,就在这个看似完美的结局背后,其实埋藏着一个更大的遗憾。
因为家庭条件实在太困难,父母省吃俭用才供出这一个大学生。面对现实,李龙不得不将自己的医学梦想深深埋在心底,转而选择了一个”比较赚钱的专业”。
但他没有辜负这个选择。
大三的时候,他就已经能月入三四万。在哈尔滨,他给父母买了一套房子。这个来自小县城的穷小子,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选择没有错。
每当他看到穿着白大褂的医学生时,那种羡慕的眼神,却怎么也藏不住。
按照世俗的眼光来看,李龙绝对称得上是”人生赢家”了。
毕业后,他选择在教培行业深耕。作为清华毕业生,这条路走得很顺,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赚钱专业没选错”。
在北京,他买下了三套房子。就连车子,也是想换就换。这样的生活,放在朋友圈里那就是十足的”人生赢家”标配。
可谁能想到,在这光鲜亮丽的表象之下,却藏着一个清华人的困惑。
“清华毕业的去上补课班教别人怎么考清华,可能没有做出什么更大的贡献了,没有符合大众对你的一些预期吧。
这句话,道出了李龙心中最深的失落。
要知道,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清华人,他们肩负着国家和社会的期望。可现在的他,每天教着孩子们如何考上清华,却总觉得离那个”通过专业造福社会”的目标越来越远。
这种落差,让他开始反思:我真的走对了路吗?
那个曾经的医学梦,就像一颗种子,在他心里渐渐发芽。每次看到医学生,他都会想:如果当初。。。
但现在不一样了。
16年前,他为了家庭不得不选择一个”赚钱”的专业。如今,他已经很好地完成了这个重担——给父母买了房,自己也在北京站稳了脚跟。
“现在,是时候为自己而活了。”
这句话,道出了他35岁再战高考的真正原因。
不是为了炒作,不是为了博眼球。而是为了自己心中那个未完成的梦想,为了给18岁的自己一个交代。
有人说他傻,都这把年纪了还去读医。
有人说他任性,已经很成功了为什么不满足。
但李龙却说:”就算现在再让我继续去赚钱,也不会感到快乐的。”
原来,钱和房子都可以有,但梦想不能丢。
物质的成功固然重要,但内心的呼唤更不能辜负。
这大概就是,一个清华人的执着吧。
当人生走到一定阶段,不是所有的选择都要以利益为衡量标准。有时候,为梦想任性一次,未尝不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而李龙,正准备开启他的下一程。
当李龙宣布要重返高考战场的时候,距离高考只剩下100天。
对于一个35岁的”老男孩”来说,这无疑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每天早上8点,当大多数上班族还在挤地铁的时候,李龙已经坐在了教室里。一直到下午5点半,雷打不动的自习。
晚饭后6点,继续学习,一直到晚上11点。
这样的作息,让人不禁想起那句话:”时间从来不会亏待努力的人。”
但35岁的身体,确实比不了18岁时的冲劲了。
“现在肯定没有18岁的自己厉害了。”李龙坦言。这不是谦虚,而是一个过来人的经验之谈。
16年前,他考了695分考入清华。如今,他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700分。
听起来只多了5分,但谁又能想到这背后需要付出多少努力?
“最终分数在650分以上是能接受的。”李龙说这话时,眼神里透着一股韧劲。
有人说他是在给自己找退路,但真实的原因是:他太了解高考的残酷了。
18岁时的疯狂刷题,如今的他未必能承受。但他依然选择了全力以赴,因为这一次,他不是为了证明什么,而是为了完成一个梦想。
“学医九年,出来都四十多岁了,还能进哪个医院?”面对这样的质疑,李龙却显得格外淡然。
“实在不行我还可以传播医学知识嘛。”
100天,对于普通的高考生来说,或许只是一段冲刺。
但对于35岁的李龙来说,这100天,是他人生的又一次蜕变。
他不在乎别人的眼光,不在乎未来的收入,甚至不在乎年龄带来的种种不便。
他只在乎:这一次,我终于可以为自己而战。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人生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而李龙的远方,就在这100天的奋斗里。
李龙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35岁老男孩的追梦史,更是折射出这个时代的种种现象。
每年高考,都有大批的社会考生和复读生同台竞技。
有人说:现在的高考越来越卷了,复读都快成为常态了。应届生想要一战成功,简直难于上青天。
这话说的,还真没错。
就拿今年来说,不仅有像李龙这样的社会考生,还有大把的复读生。
说实话,这确实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但转念一想:教育资源就应该只属于18岁的年轻人吗?那些错过机会的人,就永远没有重来的资格了吗?
李龙的选择,其实给我们提供了另一种思考角度。
40岁才能当上医生,好像确实有点晚。
“我只是享受过程。”李龙这句话,道出了最本质的东西。
他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不在乎最后能不能进医院。他在乎的是:我为梦想努力过。
这让我想起一句话:”人生最大的遗憾,不是失败,而是从未尝试。”
其实,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场马拉松。有人选择快跑,有人选择慢走,但只要是在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那就都是对的。
李龙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从来没有标准答案。
35岁再战高考也好,
40岁开始学医也罢,
只要是为了自己内心真正的向往,
那就值得被尊重,值得被祝福。
所以,与其纠结他是不是占用了教育资源,不如关注他带给我们的启发:原来,人生可以这样勇敢,这样纯粹。
希望李龙能考出一个好成绩。
也希望每个怀揣梦想的人,都能像他一样,有勇气为自己而活。
————————— END —————————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298元,专属会员社群,免费资源无限下载,每周更新会员专属资源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徽: 402999666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