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投。
最近我发现呀,现在很多互联网公司,都热衷于搞贷款。
支付宝有“蚂蚁借呗”、微信有“微粒贷”、百度有“百度有钱花”,甚至连小米、美团都加入了“网贷”大军,争着抢着要做年轻人的第一笔贷款。
为什么互联网公司,都热衷于搞网贷呢?这里面不会有啥陷阱吧?
今天咱们就重点来聊聊这件事儿~
这些公司做贷款,赚钱吗?
可以斩钉截铁地回答:赚!而且是暴赚。
别看很多平台,对外宣传的贷款利率极低,但只要掰手指算一算,这个生意赚的钱比写在纸面上赚的钱要多得多。
这其中隐藏着两个巨大的陷阱。
1)刻意包装,误导借款人
如果说,借一笔钱年利率是18%,你觉得这笔贷款贵不贵?
当然贵了,和余额宝年化2%左右的利率相比,借款的利息成本可是你存余额宝的9倍。
但平台可不会这么诚实的跟你这么说。他们会刻意把产品包装得很“便宜”。
1年18%,大家不是都觉得贵嘛,那拆成1个月呢?
用18%/12,换算成月利率只有1.5%。这个数字看上去就小很多、更有吸引力了吧?
有的平台更过分,它甚至要把利率换成天的,在产品上标明:日利率只有0.05%。借个一万块,每天利息只要还5块钱,也就买2瓶肥宅快乐水的钱呢,是不是看上去很便宜?
但只要你把这些日利率、月利率,换算成年化,就能发现产品利率是18%以上,一点也不低。
借款平台就是利用这样的包装形式,让我们误以为借钱的利息很低,降低了大家对利息支出的恐惧感。但实际上,他们可是赚得盆满钵满。
2)偷换概念,隐藏真实利率
再告诉大家一个事实:
分期贷款的利率,要比产品上标的数字,高得多得多。只要是付利息的分期,你都付出了远比账面上要高的成本。
这个问题,其实是收益计算方式带来的。
举个例子,小A贷款了一万两千元,分12期还。那么每个月都是还1000元+一笔利息。
正常情况下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你欠的钱变得越来越少,你的利息也应该随之下调才对。
但平台却不是这么计算的。
它并不管你还欠着多少钱,每个月利息始终是按照一万两千元(借款总额)×利率来算。
虽然你借了1.2万,但到了年中,你手上只有不到6000元还在使用着。可平台却还按1.2万借款总额来收取利息,把我们的成本,又默默抬高了一截。
以上,就是这些借款平台常用的两个伎俩,通过刻意包装、偷换概念的方式,给我们营造一种“借钱很便宜”的假象,但实际上,他们却赚到了巨额的收益。
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互联网公司都喜欢搞贷款的原因。
既然这样,那我们应该怎样才能识别平台的破绽,避免踩进陷阱呢?
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学会计算真实的收益率,一招就能戳破这些“利率陷阱”。
网上有一个网贷实际利率计算器,嫌麻烦的朋友用这个还是挺方便的。
网址如下:(复制至浏览器打开)
首先,填入你的分期金额、以及分期期数。每期的手续费,按产品标明的利率填写,比如我这里假设是1.5%。
一次性手续费是说贷款的时候,平台直接收取的手续费;如果没有就不填。
填好信息后,点击计算,就能算出产品的实际利率是多少:
可以看到,这笔分期借款,表面上的利率是18%,但经过计算后发现,产品的实际利率是33.23%,这可是余额宝收益的15倍呀。
大家说,这利率高不高呢?
不过,好消息是,这事儿,终于有人出来管了!
3月份,央行官网发布了一份公告,其中就明确了:
贷款平台,要展示出真实的年化利率。若采用分期偿还本金方式,则应以每期还款后剩余本金计算实际占用的贷款本金。
简单点来说,以后贷款的成本会更加的公开透明,分期偿还本金的话利息也会更加的少。
举个例子来说,像微粒贷,就在借款页面,展示了真实年利率,这才是我们借钱的真正成本。
到这里,我们已经能识别出网上借钱的陷阱了。
不过,对于借钱、分期这件事,小投推荐大家,还是要少碰。
如果你自控能力不错,不会乱消费、多消费,只是偶尔分期或者借一笔,那倒也无妨。
但如果你平常就控制不住消费,或者对花钱这件事没什么概念,不知不觉就花超了。那“分期消费”就是个无底洞。
很多朋友,月薪3、4千,但信用卡却欠了几万,甚至十几万。自己的信贷消费,远超还款能力,这是很危险的。
这样的案例小投见了不止一个了,其中的大多数人,都是越贷越多,越陷越深,那样的日子苦不堪言。
更重要的是:如果你因为还不上钱,逾期了,这事儿可能会登记在你的征信上,对未来买房都是个不小的影响。
所以,网贷虽方便,但这事儿可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美好,其中的陷阱很多,推荐大家尽量少碰吧。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
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记得“分享、点赞、在看”支持一下小投呀。
最后,记得今天的打卡哦~
我们下次见~
点击下方卡片,
————————— END —————————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298元,专属会员社群,免费资源无限下载,每周更新会员专属资源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徽: 402999666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