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就是靠概率赚钱的啊!100个人里面有5个发生风险,风险概率就是5%,为仅有5%发生几率的风险购买保险,不就是骗钱吗?”
持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而且还有一大部分是受过良好教育的高知人群。其实,这是信息不对称所致。说到信息不对称,我想插入一个话题。很多人觉得卖保险的都是被洗脑了的人,实际上,是保险从业者(小部分人群)抓取到了更多的信息,当他们抓取的信息多于“大部分人群”之后,就会呈现出愿意和更多人分享所知所学的状态,这种状态,就容易被“大部分人群”看做“一小撮被洗脑了的人”。这种少数人抓取更全面的信息,造成信息不对称,多数人看少数人被洗脑状态的情况,在很多领域都有发声。比如,更常见的宗教信仰领域。
话题拉回来。如果保险公司真的是靠概率盈利,那么,“出事了”想方设法不理赔,就是保险公司盈利的唯一途径了,加之我们经常听到大量“拒赔”的案例,这样就支撑起了“保险是骗人的”观点。
事实并非如此。按照小学语文课老师教的,先论点后论据的方式,我先说出结论:保险公司的盈利由三个方面组成:利差、费差、死差。
我尝试用“人话”解释这三个保险行业术语。然后,列明一家保险公司,在盈利里面,利差、费差、死差各自的占比。因为不是专业解释,如果发生偏差,请多包涵。
利差
想要了解什么是利差,先要做一些基础认知的搭建。
保险公司属于金融行业。在中国,金融行业有三大监管机构,分别是: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分别监管的是: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这也是大家常说的金融三大支柱。
从底层功能看,银行的本质是吸储放贷,保险的本质是转嫁财务风险,债券的本质是投资获利。你也可以理解为,银行和保险是用来理财的,债券是用来投资的。2018年3月,银监会和保监会合并为“银保监会”,我猜也是因为金融属性比较相近的原因吧。
银行吸收的存款是“储蓄金”,银行拿着大量散户存入的资金,积少成多、化零为整,进行整体巨额放贷操作,发挥货币的时间价值、赚取利息。这个过程中,资金本金和最终收益之间的差值,称为“利差”。这个好理解吧?
保险公司也是一样的。保险公司每年收取的“保费”,除了留下一部分做偿付准备金,更多的资金放到金融市场做投资,获取收益。这就是利差。想一想早年间的共享单车,因为账面上趴着巨额“押金”,至少在单位时间内不会集中退押金出去,共享单车公司就用这比巨资用来做投资获利,这就是“货币的时间价值”。保险公司所持有的资金不仅金额足够大,而且时间足够长(很多终身寿险、终身重疾险),投保人这笔钱在保险公司一放就是几十年。所以,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利差),是保险公司盈利的最重要的环节。
投资赚了叫“利差益”,投资赔了叫“利差损”。由于保险公司性质特殊,为了确保安全稳妥,银保监会对保险公司的投资限制极高,这个以后另起文章再说。
费差
这里指的费用,简单说,就是一家保险公司的运营费用。房租水电、人员工资、广告推广、代理人佣金、客户活动等。
那么,这些费用怎么能赚钱呢?一言以蔽之,每年省的钱,就是赚的钱。举例,每个财年初,保险公司会做一个公司各项运营费用的总预算,到年底进行核算。做过财务的人都知道,为了公司可以正常运营,通常情况下,预算一定会多做一点,那么到了年底结算的时候,节省下的这个差值,我们称为“费差益”。
“费差益”一定不会太多,因为,如果预算剩的太多,预算部负责人估计就要下岗了。当然,某一年预算超支,形成了“费差损”的情况在理论上也有发生的可能性,但因为可以人为控制过程支出,基本很难发生。
死差
说死差之前,先引入一个概念——生命周期表。每个国家和地区的生命周期表,都不同!生命周期表与当地的生活状态、医疗水平、环境差异等等因素有关。目前,我国大陆地区使用的生命周期表是2017年开始实施的第三套生命周期表,而这套生命周期表数据来源于2010年-2013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水平的发展,生命周期表每隔一段时间都需要更新。所有保险公司的精算部门基于这个表,测算国人发生风险的概率。
其实,这就是文章开头说的那个案例,风险发生是有概率的。在人寿保险中,死亡与罹患疾病的概率的测算,通常不是计算发生与否的概率,而是发生时间的概率。
死差怎么赚钱呢?假设,按照生命周期表,在某一年,保险公司承保的客户中,有10000人到达死亡周期表的死亡年限,保险公司做好了赔付这10000人死亡理赔金的准备,但由于医疗水平科技发展等因素,有3000人在这一年并没有死亡,那么,这3000人的死亡理赔金暂时就没有付出去,这就叫“死差益”。当然,如果这一年死了13000人,比预计多死了3000人,那么,这一年就叫做“死差损”。
仔细想一下,虽然某一年保险公司“死差益”了,但是,只能说这笔钱暂时没有赔付出去,未来总要赔付出去的。所以,死差仅以一年为限计算。从历史中看,根本不存在赚钱的可能性。
利差、费差、死差在整体盈利中的占比
了解了保险公司盈利的这三个“差”,最后,我们来看看这三个因素在整体运营中的占比。
网上有很多专家发声,感兴趣的各位可以去查查。有的说“保险公司盈利名为三差鼎力,实则利差独大”;有个玩互联网的大咖不懂保险的说,死差就是产品、费差代表渠道。也有某宇宙第一大公司的高层自吹,他们要回归死差益和费差益,贯彻总理提出的“保险姓保、回归保障”的方针。各家之言,一看而过。不可不信,亦不可尽信。
我这么想这三个差。
死差代表年度理赔金,它占公司整体资金量多少?死差益还是死差损是基于《生命周期表》的,上下浮动能有多悬殊?
费差是一家公司自行预算的,预算科人为控制,过程支出可人为控制,且一家公司的总运营成本占公司整体资金量多少?
利差是一家金融机构最核心的价值所在。保险公司拥有长期巨额资金留存在账户上,时间越长,利益越大。
所以,嗯!就酱紫~
后续内容预告:
《基础认知体系建立及常见问题答疑》
1、保险公司到底靠什么盈利的?搞不清楚这一点,你永远觉得那是骗人的。
2、保险公司的品牌知名度、公司规模、市场份额对我们购买的保单有什么影响?
3、什么是保险经纪公司?那是干嘛的?
4、我为什么选择明亚这家公司?
往期回顾:
————————— END —————————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298元,专属会员社群,免费资源无限下载,每周更新会员专属资源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徽: 402999666
暂无评论内容